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原因
孩子平时不爱跟父母说话,这里面肯定有原因,或者是孩子的原因,或者是家长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的原因,一般我们家长都是比较严厉的,孩子就会有意疏远家长,这种情况对亲子关系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原因
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困难是常见的问题,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把这个问题源头,归结于亲子之间“年龄差”太大。家长和孩子之间至少相差20岁左右,从不同的年代成长起来,接受的教育和新鲜事物不同,有代沟是在所难免的。哪怕是90后和95后之间,也存在着代沟问题。
不过有些家长和孩子之间就没有代沟,相处得非常愉快,令人羡慕。就拿小糖果班级的孩子们来举例,真正存在沟通问题的家庭,只有五成左右。另外一半家长,未必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但至少平时相处,不会鸡飞狗跳。
1)孩子根本没有沟通的机会
许多家长认为的沟通顺利,达到孩子不反抗,不顶嘴的程度。而这并不是真正的沟通。亲子之间沟通是双向的,但有些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往往处于高高在上的态度。让孩子闭嘴,打断孩子说话。不是孩子不想沟通,而是没被家长允许
2)父母的双标行为
家长总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拿自己的管教当回事。那就要看看平时父母是否有双标行为。
例如家长可以抱着手机玩,却告诉孩子快点写作业,看书去。当孩子反问,为什么你可以看手机,家长给出的理由:“我是大人,你是孩子”。
这种解释在孩子心中是苍白无力的,这就会产生一种“凭什么”的心理,觉得父母说的话没有权威,才会产生沟通无效的结果。
3)互相尊重,是亲子沟通的保障
人总会有几次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也会犯错。孩子犯错时需要马上道歉,父母做错了什么,却从来不会对孩子说对不起。
家长觉得这样很没面子,以为孩子不会计较。实际上当父母伤害孩子的时候,孩子虽然会原谅,但在内心也会留下伤痕。
孩子不沟通,如何打破这方面的僵局
01及时察觉到孩子想说却又不敢说的异常信号
有些孩子想说却又不敢说,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很难用言语把自己的意思真实表达出来;二是孩子害怕表达出来以后反而会带来更糟糕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不自觉地用一些比较出格的行为来宣泄,比如啃咬指甲、回避父母的眼神、学业退步,等等。
对我们家长来说,最好要在孩子用出格的行为来宣泄之前,就能及时察觉到他们想说却又不敢说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占据教育主动权。当我们家长及时觉察到这些信号时,就可以找个机会和孩子一起坐下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主动地引导孩子把异常行为背后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
02主动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在遇到压力之时都难免会产生恐惧、愤怒和难过等负面情绪。
孩子如果出现这些负面情绪,我们不是以排斥的态度去对待,试图阻止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比如孩子觉得委屈而哭了,我们就去斥责或阻止孩子:“不准哭!这有什么好哭的!”
如果这样做的话,无疑会产生这两个弊端:一方面会让孩子感觉父母不能成为他在遇到困难时的依靠,以后他就再也不想跟父母说实话了;另一方面,孩子被硬生生压制住的情绪,其实并没有消除,而是会去寻找其他渠道来发泄,这往往会成为引发极个别孩子走极端的悲剧之源。
所以,更为合理的做法是,我们要学会张开双臂主动去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不管这个情绪是不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
03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不要急着下结论
让我们回想小时候的孩子,他们哪一个不是成天围着父母的脚边转,大大小小的事都想跟父母说,可等到上小学了,孩子就突然不再成天围绕在父母的身边呢?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有不少父母抱怨孩子不愿意沟通,一回到家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对父母任何关心的问话都只是敷衍几句。事实上,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除开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开始有个人隐私观念的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和父母自己创造出来的错误沟通模式有关。
比如,父母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用爱来接纳孩子的言行,开始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情绪。因此,当孩子在陈述自己遇到的问题时,我们父母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
亲子沟通变少会有哪些影响
1、孩子变得多疑、内向。父母无法与孩子进行正常沟通,孩子自然也无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关心和爱护,造成孩子内心缺少家庭的温暖。孩子没有父母的坚强后盾支持,内心就会产生失落感、自卑感,情绪不稳定,变得内向、多疑。
2、交际关系弱。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决定了孩子在沟通中的状态,如果父母愿意与孩子多沟通,孩子自然表现自信、优异;反之,小树苗得不到阳光雨露,他们怎么可能传递出正向的交际呢?
3、导致家庭缺乏温暖。沟通和信任,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准,父母和子女相互间交流融洽的家庭,才是健康、和谐的家庭。而当一个家庭缺乏亲子沟通时,会使一个家庭缺乏温暖,显得冷漠。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怎么办
1、不要无缘无故地冲孩子发泄情绪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情绪失控的时候,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失控,如果爸爸妈妈一再地在孩子面前发泄情绪,是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长期下去,自然也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
2、能够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交流
蹲下来不只是在生理的高度上,尽量地和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而更重要的是指,心理上的高度要平等,是以平等的态度和眼光,用认真而亲切的态度,把孩子看成一个需要尊重的独立的人。蹲下来表明一种态度,我们是否把孩子真正当作和自己一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推荐文章:
- ·儿子骂父母是什么心理
- ·初中孩子教育的正确引导方法
- ·18岁孩子叛逆怎么教育
- ·八年级不上学的孩子有什么出路
- ·叛逆期孩子性格暴躁易怒怎么办
- ·孩子学素描有什么好处
- ·孩子受排挤家长应该怎样做
- ·拉丁舞和中国舞哪个更适合孩子学
- ·四年级孩子不爱学怎么办
-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什么
- ·二年级有必要报练字班吗
- ·高考前心理疏导方法
- ·15岁女孩心理不健康表现
- ·孩子看游戏解说的危害
- ·孩子放学不写作业有什么办法
- ·高中生上课不集中怎么办
- ·大学学不下去了该怎么办
- ·纪晓岚和刘墉是一个时期的人物吗
- ·小孩学击剑的最佳年龄
- ·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
- ·小孩半夜起来玩手机怎么办
- ·孩子去新的学校不适应怎样开导孩子
- ·朗读和默读哪个记忆强
- ·学轮滑有必要学速滑吗
- ·小孩子很倔强不听话怎么办
- ·楷书和行书可以一起练吗
- ·小孩开窍晚怎么办
- ·孩子假期表现简短评语
- ·中考文综答题技巧
- ·孩子骂老人怎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