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唐杜甫古诗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登高唐杜甫古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杜甫的创作特点
1、创作主题
爱国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他具有强烈的关注民生和社会现实的忧国忧民情怀,是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之一。
他青年漫游时期表现出的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报国的豪情壮志;中年时期谏君、忧国,关心民生疾苦;晚年虽远离政治中心,诗作仍句句不离国家和人民。爱国思想创作主题贯穿了杜甫的一生。安史之乱期间是杜甫大量创作爱国诗歌的第一个时期,这些记录史实的诗歌奠定了杜甫“诗圣”的历史地位。
2、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杜诗情思、艺术兼顾,他提炼情感思想,重视辞藻,诗风多变。但其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是写实。他严格地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真实地叙述,反映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貌,同时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
这种用现实的笔法把一个时代写进自己的作品,“以史入诗”“以诗为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就在于他具有写实的手法,提供了史的事实,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画面。
杜甫的诗表现手法多样,《前出塞》《后出塞》《石壕吏》《无家别》《垂老别》等,用寓普遍性于特殊性之中典型的手法;《枯棕》《三绝句》等,用带有象征意义的比喻的典型的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苍耳》)则用贫富对比的手法;还有白描勾勒的方法,瘦语(不用辞藻)盘空,委婉曲折等。
杜甫的人物评价
1、苏轼说:“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103]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书法,都是融汇各家风格、技巧后,而自成一格的。又说:"古代诗人众矣,而杜子美独为首。"古今诗人很多,杜甫可以称第一。(《王定国诗集》序)。
2、陈献章在《随笔》中称杜甫为“诗圣”。
3、元稹称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杜工部墓志铭并序》),远的可以追上风骚之体,近的超过沈宋二人;从言论上夺去苏李的气势,掩盖了颜谢的孤高自赏,夹杂徐庾的清丽。
4、黄庭坚说杜工部诗“无一字无来历”,即没有一个字是没有来历。秦观称杜甫为"集大成"(《韩愈论》)的诗人。
5、朱熹将杜甫与诸葛亮、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一起称“五君子”。
推荐文章:
- ·孩子想学但是学不进去怎么办
- ·孩子学芭蕾舞的利弊
- ·初中儿子早恋了该怎么跟他说呢
- ·雍正女婿哈庆生是谁
- ·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 ·12岁的孩子专注力不好怎么办
- ·张择端时期的皇上是谁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生字词拼音
- ·杨万里的生平简介
- ·独孤伽罗是李渊什么人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创作背景
- ·17岁不上学有什么出路
- ·辜鸿铭为什么不剪辫子
- ·中考女生仰卧起坐多少个满分
- ·家长对孩子鼓励话简短
- ·儿童画5级什么水平
- ·高中男生谈恋爱大部分是什么心理
- ·女孩学哪种舞蹈最吃香
- ·父母给孩子的鼓励短语
- ·儿子24岁了还不懂事怎么办
- ·孩子学电竞有出路吗
- ·不愿意写作业的孩子怎么办
- ·孔子的名人名言
- ·涓涓细流的意思
- ·沉迷手机的原因
- ·阮籍是个什么样的人
- ·青春期叛逆女孩怎么教育
- ·巴金的三大代表作
- ·小孩语文成绩不好怎么办
- ·骆宾王最有名的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