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是

时间:2023-10-23 08:28:00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

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是

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称梅尧臣是宋诗的"开山鼻祖",陆游认为他是李杜之后排名第一的作家。虽然梅尧臣对宋代诗坛影响力较大,但对后世影响有些断档。

在元明两朝,很少有学者注意到他,梅尧臣的影响力几乎为零。直到清末,宋诗地位被抬高,梅尧臣才得以得到重视,逐渐开始有学者研究他的诗歌,并形成研究梅诗流派,影响力逐渐增强,影响到现代的学者及爱读诗的读者。

梅尧臣的诗以"平淡"为审美追求著称,欧阳修的诗歌是学他的典范,不仅学习其平和淡远的诗风,也推崇其平和淡泊的心境。"平淡"并非平庸浅淡,在不大放厥词下追求深邃的情感意蕴。

"平淡"又代表着淡泊名利,心境平静,通过"平淡"的诗文表达崇高的艺术追求,又是一种艺术审美境界。这一"平淡"诗风得到欧阳修的大力推崇。

诗歌的审美方面,梅尧臣的诗体现我国文学美学传统,同时流露出北宋初革新的社会风气,映现时代背景与宋朝诗文的未来走势。梅尧臣可谓北宋诗文的开拓者,直到让宋诗达到顶峰。可以说,梅尧臣的诗在宋朝文化历史上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对现当代文化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梅尧臣的诗词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古意》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势利压山岳,难屈志士肠。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

《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考试毕登铨楼》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梅尧臣的轶事典故

1、与苏轼

在一次进士考试时,梅尧臣担任考官,辅助主考官欧阳修阅卷,发现了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之语,他阅卷后推荐苏轼的试卷给欧阳修批阅。

欧阳修询问道:“这出自何书?”梅尧臣说:“为何需要出处。”欧阳修认为只是众人偶尔忘记了出处,但也颇惊苏轼之才。但是试卷糊名,欧阳修认为很有可能是弟子曾巩所写,但为了避嫌,于是将此卷取为第二。

等到揭榜时,欧阳修见到苏轼的姓名,开始时对梅尧臣说:“他所写的一定有依据,遗憾我们这些人不能记得了。”

等到苏轼拜访感谢欧阳修时,欧阳修询问其试卷内容出处,苏轼说出了与梅尧臣相同的回答:“为何需要出处。”欧阳修赏识其豪迈,感叹不已。

2、采茶官

梅尧臣曾深入官港茶区亲自考察茶叶的生长气候、采摘、制作、出售的全过程,作有《南有佳茗赋》。传说他作罢掷笔,捋须含笑说:“我乃是采茶官也!”且又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