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背景

时间:2023-10-25 07:59:23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历史上关于商鞅的记载很多,著名的是商鞅变法,他主张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变法持续18年,壮大了秦国国力,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背景

商鞅变法的背景:

1、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确认其土地私有权;

2、战国时期诸侯战乱不断,要求通过变法强大自己,战胜其他国家;

3、战国时思想方面“百家争鸣”,法家的变法思想盛行。

商鞅变法的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工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就贵在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拍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的意义:

1、秦国的阶级得到发展;

2、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3、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为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的5个愚民政策

商鞅的5个愚民政策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1、壹民:统一思想。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4、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即通货膨胀或狂印钞票);人穷志短。五者若不灵,杀之。

史学家对商鞅的评价

商鞅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被认为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史书对商鞅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一方面,商鞅的变法措施被认为是秦国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分封制度、法律制度、军事制度等,为秦国的统一和强大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商鞅的改革措施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和反对,他的高压政策和严苛法律使得人民生活困苦,引发了社会不满和抵抗。因此,商鞅在史书上的评价是复杂的,既有赞扬他的改革成就,也有批评他的政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