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别人手机该怎么处理

时间:2023-11-02 08:41:58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手机毕竟是贵重物品,当家长发现孩子偷拿别人的手机时,一定要第一时间设法归还别人的手机,并带孩子进行道歉。事后再教育孩子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让孩子引以为戒,以后不能发生同样的错误。

孩子偷拿别人手机该怎么处理

1、原则教育

身为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一个很重要的做人原则,就是即使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伸手拿别人的。当孩子有偷拿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别人拿了你自己的东西,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2、要先和孩子沟通交流

家长要明白,孩子想拥有喜欢的东西,这点没有错,错就错在他用错了拥有的方法。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这个关系。先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是不对的。

3、鼓励孩子亲自处理

有的家长担心伤害孩子自尊心,于是就背着孩子将东西还回去,帮助孩子处理。这样是不对的。也许孩子在还回去的过程中会感到羞耻,不好意思,但正是这样的心理过程会让孩子牢牢记住自己之前的做法是不对的。

所以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将东西还回去,和对方说对不起,如果孩子不敢,可以带孩子先演练几遍。

4、家长要有保护孩子的物权意识

有的父母经常把孩子的衣服,玩具随便送人,这样会导致孩子对物权认识不清,认为喜欢的就可以随便拿。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是什么

1.可能孩子并不知道物品的所属

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物品的所有权概念他们并不是很清楚,毕竟年龄小,而且总是在家里被偏爱的那一个,所以说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其实和外界的交流并不是很充分,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家里被保护着的,所以他们能够接触到的东西几乎都可以成为他们自己的。

2.孩子满足内心对于这件东西的需要的感觉

其实孩子会带偷的东西回家,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孩子可能在家里的时候,问父母要过一些东西,父母并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孩子对于这些物品的需求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只能拿学校里或者其它孩子的东西来填补内心这种满足感。

所以家长要正确教导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释放这种心理,及时观察到这种心理,并且及时帮助孩子调整。

3.希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

有些孩子知道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但看到别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总希望自己也能有,但父母并不买账,只好“偷”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而不被发现。

4.家长不好的示范

可能在孩子眼中,就是学习了父母的某些行为,然后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了出来。有些家长在平时爱占小便宜,给孩子不好的示范,孩子有样学样,就会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不要把孩子的行为品行带偏。

5.模仿同龄人

可能你身边的孩子偷东西,让他们模仿,这就是他们偷东西的原因。这些需要和孩子交流,或者更经常观察孩子和孩子的朋友,总会因为幼儿没有自己的判断力而去模仿别人。

孩子偷东西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孩子的规则感和边界意识还没发展成熟,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出现的偷盗,原因各不相同。

1.小学阶段的心理

小学阶段的孩子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道德观,不知道“偷”的概念,也没有完整的物权意识,无法正确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的界限。

家长眼中的偷,是他们眼中的拿。由于原始的恋物思维推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并占为己有。

2.初中阶段的心理

初中的孩子已经明白偷东西是不对的,道德感已经建立起来,但是自控力差。这个阶段的孩子偷东西多半是物欲太强,又不能控制自己导致的。

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家长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过多的压抑了孩子的需求,当然也有可能过多的放纵孩子的需求。物极必反,两种极端都能表现出一样的结果。

3.青春期阶段的心理

青春期时期的孩子自尊心、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趋于建立和发展,但仍然不稳定。这个阶段如果出现偷东西的行为,有可能是他们长期被错误对待,从小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较多的“心理创伤”,自尊心受到了较多的摧残。

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持续的伤害以后,会破罐子破摔,并对予以他伤害的人报复,如果不能报复自己的父母,那就从身边的同学下手,第一是报复别人,第二是让父母“满意”,更加吻合父母长期以来给予自己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