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样一个下午》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优秀7篇)

时间:2023-08-16 08:42:13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一秘范文为您带来了7篇《《有那样一个下午》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有那样一个下午散文 篇一

有那样一个下午散文

不知为什么,这些天来,我常常想起那样一个下午。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母亲要去给玉米喷药,喊我去,我不情愿地说:“我又不会喷药,让我去干什么?再说我还要看书呢!”

“不是让你喷药,因为喷壶太沉,我背不上肩,让你去帮我往肩上送送喷壶。”母亲小心地说,“你可以带书去,坐在井边的树荫下看书。”

我满脸不高兴,又实在想不出搪塞的理由,只好去了。

没有一丝风,天热得正狠,玉米长得还不及膝,一脚便可以踩折一棵,所以走在田间需要格外小心。我帮母亲背上喷壶以后,便坐在树阴下,毫无意识地看着她缓缓地在玉米隙地间移动。

喷药是玉米生长期间必需的一道劳动工序,就是用定量的药品兑上定量的水装在喷壶里,然后左手操作压杆,右手挥动喷嘴,均匀而细致地为每一棵玉米镀上一层“保护衣”。喷壶灌满至少有三四十斤重,每次回来,母亲的背都湿得透透的,不知是汗水还是药水。

“下次不要背这么多了!”我说。

“傻丫头,好不容易来回跑一趟,太少了不值得。”母亲说。

“我也试试吧。”我的语气明显缺乏诚意——我实在畏惧喷壶这种充满了怪味的重物,可是我已经18岁了,目睹母亲的劳累而无动于衷,我又感到愧疚。

“不用了,你不会,再说我已经沾了手,就别染上你了。”母亲说,“你看你的'书吧。”

我在心底暗暗长嘘了一口气,居然觉得如释重负。

最后一壶药喷完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了。

“怎么样?热不热?”母亲边洗手边问。

“还好,就是井边的蚊子太多。”我很随意地说。

“咬出疙瘩了吗?回家赶紧用清凉油抹抹。”母亲说。

我们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闲话回了家。回家后的情形我已经记得不清楚了,只知道母亲吃过饭后就躺在竹椅上,一睡一整夜,而我“搂”着电视机一直看到了“再见”。

一晃多年过去了,母亲患脑溢血去世也已多年。冥冥之中,我一直清晰地记着这件小事,这件我们母女生活中最平凡最微不足道的小事。

其实,这不是一件小事。

大千世界,父母对儿女的溺爱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富贵人家让儿女一掷千金,小康门户让让儿女精吃细咽,而我的母亲,一个拙辞讷言的农妇,一位年过半百的人母,对我的溺爱就是那个盛夏午后田边井旁的清凉绿荫。

18岁的我,身体懒惰,心灵浮浅,矫情地谦让之后便是坦然地享受。然而,即使是矫情地谦让,也让母亲感到满足,而我坦然地享受,更使她觉得安慰。

天底下还有哪一种爱,和母爱是一样的呢?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一向喜好咬文嚼字的我,曾经有多种场合对这首歌里“享不了”三个字的用法提出质疑,认为用得实在不规范,意思也表达得实在不到位。

“怎么不到位?享不了就是享受不完的意思嘛!”一次,一位朋友对我反驳道。

我蓦然怔住了,为自己的迂和愚感到无地自容。如此明白的话,我居然一直愚钝不解,就像那个下午,我坐在树下读一本早忘记了名字的闲书,而母亲,却背着沉重的喷壶,一步一步缓缓地行走在玉米的缝隙中,竟然问我“热不热”!

我的眼泪涌了出来。我明白:对我的爱,母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对母亲的爱,我则是一条喧嚣浮躁的小溪,永远永远只能是她的支流。

《燕子》阅读答案 篇二

【原文展示】

燕子

席慕蓉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天好蓝,风好柔,我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春天,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恳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

我自己心里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阅读训练】

1.“我”将“乌秋”误认作“燕子”,前面有一句话已作了铺垫,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了解真相后,为什么”我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

3.文中说“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既然是“错误”,为什么又是美丽的?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我初见“燕子”时又惊又喜的心情。

B.乡间的田野风光,外婆爱唱的歌,孩子的咿呀学语,都起到了烘托“燕子”在我心中的美丽形象的作用。

C.结尾一句画龙点睛,写出了“我”对“燕子”的挚爱和对了解真相的追悔莫及。

D.这篇文章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人们应该正视并且容忍某些错误,因为这些错误也自有它们的价值。

【参考答案】

1.“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

2.因为燕子是我心中多年的精神寄托,一旦明白了真相,就失去了这种精神寄托,自然觉得失落、惆怅。

3.因为那些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又常常能带给人们非常深沉的安慰。

4.AB

《燕子》阅读答案 篇三

燕子

燕子是一种秋去春来的候鸟。它那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小小的眼睛,一张嫩黄的小嘴。它背上的毛乌黑发亮。它飞行的时候,尾巴张开,像一把剪刀似的,飞得又快又稳。

燕子喜欢把窝搭在房梁上。搭窝的时候,先飞到田里去把不硬的泥一口一口叼回来,用唾沫把泥拌到有黏性时,再一层一层地垒起表。这样,过了几天,窝就垒好了。然后,找来一些柔软的毛铺在窝里。燕子妈妈孵小燕子时,孵上20多天,小燕子就孵出来了这时老燕子更忙了,成天捉虫给小燕子吃,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燕子常常帮助农民捉害虫,是人类的益鸟,我们千万不可伤害它。

(1)短文第节写了燕子的外形,第节写了它的生活习性。写燕子的习性,主要写了、和三个方面,其中写得特别详细。

(2)用文中加点词“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1)12搭窝孵小燕子捉害虫。

(2)示例:妈妈洗衣服时,先把衣服放在盆里,再把洗衣粉放进去,然后认认真真地洗起来。

像野草那样活着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篇四

方益松 很多时候,面对着那些泼辣生长的野草,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触。人就应该像野草那样活着,即使默默无闻,也要扎根于砖块瓦砾的缝隙中,汲取阳光雨露,不畏严寒酷暑、不计得失,默默地给这个世界奉献一抹新绿。

没有玫瑰的娇艳与婀娜,没有大树的挺拔与坚硬,但野草却不畏严寒酷暑、无视狂风暴雨,哪怕选取不被人注意的一角,也要挤出重压的岩石,能屈能伸、坚韧不拔,并且仍然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野草的生命里没有退缩与忍让,永远向上并且勇往直前。野草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真是这平凡,才决定了它与人无争、与世无争,默默的延续和繁荣。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最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泼辣。秋的。丰实,更有冬的蕴蓄。山野与丘壑少不了小草的点缀,这是每一位画家作画时的心得;即使茎叶沦为牛羊口中的美食,小草仍然留下自己倔强的根,为来年的生长做下强有力的蕴蓄与铺垫,这是小草的执著与追求。所以,有经验的农民在拔草时一定是连根拨起。

野草的由来早于恐龙,当那些曾经主宰地球若干万年的生物早已绝迹,或者成为坚硬的化石,或者早已成为滋养野草生长的泥土,野草却依然默默地繁衍至今。

寂静的夜里,倘若忽视虫儿的呢喃,面对黑暗中的野草,用一颗虔诚的心,你可以感觉出它的卑微与成长。

人也应该如此。做不了大树,就做一棵小草,但即使是做小草,也应该做一棵有花、有果实的小草。并且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选自《当代文萃》,有删节)

1、本文借物抒怀,用自然界极为平凡的野草来阐释人生的哲理。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1)很多时候,面对着那些泼辣生长的野草,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泼辣。秋的丰实,更有冬的蕴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野草”和“恐龙”作比较,说明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倒数第2段作者说:“寂静的夜里,倘若忽视虫儿的呢喃,面对黑暗中的野草,用一颗虔诚的心,你可以感觉出它的卑微与成长。”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章内容来看,野草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赞扬野草勇往直前、顽强不屈的精神,告诉我们:成不了大人物,不妨做一个像野草一样平凡而顽强的普通人。(意对即可)

2、(1)长势十分旺盛。

(2)野草随着时令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的机智,是拟人的说法。(意对即可)

3、恐龙已经绝迹,而野草却繁衍生息至今,赞扬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留心黑暗中的野草,让它进入你的心灵深处,你就会感觉到它是那么的渺小,以至于时常被人遗忘,但同时你会被它顽强不屈、努力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意对即可)

5、没有退缩与忍让,永远向上并且勇往直前;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最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意对即可)

《燕子》阅读答案 篇五

庄周的燕子

格致

①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脊上,却没人去伤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②庄先生说到这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③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然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有一个人将燕子放到鸟笼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④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类豢养和左右,人便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⑤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脊上,你一拍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被感动,像人海里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他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了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处来。你看它们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⑥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有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⑦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的,这是就外形说,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1.文章以“庄周的燕子”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从文中含义来看,“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中的“大智慧”指的是什么?(2分)

3.作者在文章第⑤段中,写了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麻雀,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4.作者为什么说“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2分)

5.燕子是怎样“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的?(2分)

6.文章结尾说“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结合全文说一说人类被燕子“卸出”了哪些心理?(3分)

参考答案:

1.A、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注意。B。表明写作对象;

2.燕子在取得“多疑”的人类信任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或“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精神的独立”。

3.作者用“敢于亲近人的鸟”麻雀跟燕子对比,突出了燕子能“能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这一特点。

4.首先燕子外形像剪刀;其次,燕子和人保持的距离,使得燕子可以“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

5.取得人们的信任,马上又智慧地拉开同人类的距离。在人们厌烦时,它就搬走;在人们思念时,它又飞回。

6.(1)人类多疑,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2)人类会随意地对待所能控制的对象;(3)人类不断地向外扩展,幻想征服一切;(4)人类不允许自尊受到伤害;(5)人类不希望他人离自己太远,也不希望离自己太近。(意思对即可,答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燕子》阅读答案 篇六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 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小题1】本文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3分)

【小题2】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①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

②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3分)

【小题4】你怎样理解文章结尾“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一句?(5分)

答案

【小题1】小时候用梧桐花给我敷伤口;我出生时栽梧桐树;对我婚事的关心。

【小题2】(1)用比拟手法,描写树木枝叶繁茂。(2)委婉的表达对女儿婚事的关心。

【小题3】略

【小题4】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明面上是表达了对燕子的关切,实际上是含蓄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思念,同时也起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二段中的“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是此题的提示语,可知,本题的答案范围是三、四段,从前向后找,并将内容分成有机的几个事件,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一定要注意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关键信息,从中提取出正确答案。

【小题2】试题分析:“那些树早已盛装了”画线词是对树的描写,因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树的茂盛。第二个句子放到语境中,“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可知,这是母亲对我婚事的关心,含蓄的告诉我已不小了,该是考虑婚事的时候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词语(句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原文中,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并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加以分析,拟答时要体现出自己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第五段中的“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可知,因为燕子南来北往一年一次迁徙奔波,我和燕子一样,也常见奔波在外,所以我也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要抓住题干中要求分析语句出现过的文段,精读这些内容,并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眼,根据题干要求切题做答。

【小题4】试题分析:“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表面上是牵挂故乡的燕子,结合全文可知,实则是在外奔波的“我”对故乡亲人的牵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要抓住题干中要求分析的词语出现过的语句,精读分析这些语句,并抓住语句中的关键字眼,锁定目标答案,再根据题干要求切题做答。

《一个馒头》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七

《一个馒头》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 (作者黄斌,有删改)

【小题1】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2)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

【小题3】文章②⑧两段都写到了雨,结合内容,分别说说两处写雨的作用。(4分)

【小题4】母亲离开了,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请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描写我心理活动的文字。(不超过80字)(4 分)

答案

【小题1】母亲冒雨走了二十里路,到学校给我送一个白面馒头,在教室遭到同学嘲笑(2分),我一怒之下,扔掉了馒头,对母亲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2 分)。

【小题2】(1)里三层,外三层小心翼翼,写出了母亲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白馒头的珍惜。(2)低着头蹒跚的步伐,显示我扔掉馒头对母亲打击十分巨大。

【小题3】第②段写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写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为下文母亲为我送馒头受伤害作铺垫。(2 分)第⑧段写母亲在雨中离开,渲染了一种伤感的气氛(烘托我和母亲悲伤的情感);和第②段写雨相照应。(2 分)

【小题4】评分要点:想象合理,表达出感动、惭愧等多种情感;表达流畅,文字不超过80字。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读完全文,回想一下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情节的几要素概括清楚即可。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母亲,通读全文可知,起因是生活艰苦,爸爸省下一个馒头带回了家。经过是母亲揣着热好的馒头,头顶一块蓝花布步行送到了二十里外的县城学校,并把馒头从窗户里扔进了教室。结果是因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我把母亲跑了二十多里地送来的馒头用力扔了出去。只要用简洁的语句把这个情节写清楚让人看明白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一般要呈现出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人物和事件必须写清楚。一般会概括成在什么情况下、有关谁、什么事、结果如何。

【小题2】试题分析:里三层外三层、小心翼翼地揣放到语境中可知,里三层外三层是为了包馒头,可以看出母亲对馒头的珍视,也可以看出母亲唯恐馒头凉掉。两者其实都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低着头、蹒跚的步伐放到语境中可知,这是我把馒头扔出去并说了很伤母亲的话后,母亲的动作、神情,可见母亲受到了我的伤害,很伤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词)句的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词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放到语境中,结合语句及上下文内容加以分析。

【小题3】试题分析:第②段写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即 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 ,为下文母亲冒雨为我送馒头作铺垫,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第⑧段 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即与第②段相照应,也写出了母亲在受到伤害后离开的场景,用雨渲染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更利于表现人物受到的伤害之深,同时也表现了我的内疚。(2 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点评: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既有内容上的,也有结构上的,还有情感上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要注意结合全文的内容与主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清晰的认识。另外抓住语段的特点赏析也是很重要的。

【小题4】试题分析:母亲离开了,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到底是什么滋味呢?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有对母亲的理解,更有对母亲的歉意,有对自己不懂母爱的反悔,有对自己的无尽的责备等。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及文章的主旨大胆表达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句的揣摩能力。

点评:揣摩人物心理活动,一定要根据上下文内容、主题及人物的言行等加以推断。揣摩出人物有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心理,然后结全文章内容用合适的语句表达出来。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7篇《《有那样一个下午》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