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后感优秀3篇

时间:2023-04-22 08:09:32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篇《《学会提问》读后感》,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会提问》读后感 篇一

在四本必读书目中,《学会提问》是最薄的一本书,也是我第一本拆开封面开始阅读的书目。没有按照指定的阅读书目顺序,纯粹只有两个原因,一是被最薄所吸引,因为我的阅读速度太慢,总习惯一字一句的阅读,为了减轻阅读压力,早点完成一本阅读书目的任,另一个原因便是被《学会提问》这个书名所吸引,看到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印象是,这应该是一本讲述如何问问题的书,而怎么去提问一直是我想学习和提升的内容。

但是当阅读之后,我发现自己理解的片面性,它其实讲的是:革命批评精神。善于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学会善于向各方面提出问题,即学会去提问。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内容充斥网络和生活,直击我们的眼球,以至于我们很难准确把握自己真正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而《学会提问》不止教会我们学会提问,更教会我们如何自我思考、批判性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准思维工具,让我们可以在大量参差不齐的信息中不至于迷失自己的方向,不至于被错误的信息所蛊惑,筛选出自己想要的内容。

在工作中,会碰到很多问题,如何解决它们?提问便是第一步。提问题比回答问题更能启发人的智慧。提问题带动我们去思考,而我们思考都有明确的目标,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的思想更有深度、更加精确,了解到那些我们没有真正全面透彻加以了解的论证,这样就可以兼百家之长而不至于迷失方向。也就是说,我们的智慧被启发,思想被开拓。在面对对现有观点感情上的依恋时,也能更理智的思考、对待,而不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立场,使自己处于无休止的内部心理斗争的内耗之中。

问问题,也需要讲究方法。工作中的碰到的问题千种万类,打交道的对象形形色色,如果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提出问题,不仅不利于思考,还会使得交流变得无趣而索然无味。封闭性的问题让对话人机械的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等等,这样的交流是无法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的。当我们问的问题引起批判性思考时便是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因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交活动,所以当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结论不断质疑时,我们还得考虑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只要与我们交流的人对批判性思维的主要价值观和我们心照不宣,那么我们提的问题就会被当成新的证据而受到欢迎——大家面对的是共同的问题,一起结伴寻找最佳解答。

问问题,也需要讲究思维。一定不能舍弃了批判性思维,因为我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解释,而不是必须完全接受另一种他人的思想,自主性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丢失的品质。所谓批判性的聆听和阅读,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进行系统的评判,其具体内容我觉得也是有必要与大家分享一下的:

①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意识;

②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③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我们知道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要想判断一件事是否为真实,需要我们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提炼有用信息,逐渐形成对事物自己的看法。《学会提问》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金库——批判性思维,让我受益匪浅,希望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始终带着这一思维来思考、不草率、不盲从,形成属于自己的真正独立性思考。

《学会提问》读后感 篇二

最近读到一本实用性书籍,书名是《学会提问》,这本书不仅仅讲授了如何提出好问题,更多的是告诉读者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指导大家通过提问去理解他人的观点及论述,同时讲解了进行批判性思维的主要方法。

为什么需要批判性的思维?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资讯包围。资讯是信息的承载方式,而资讯的撰写者常常并未做到光明磊落,时常是真假参半,例如作为资讯接收者的我,就往往易受情感控制,不能做到理性思考,故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为了得出正确结论,事实上要做的应该是,倾听不同领域意见的同时,对资讯进行分门别类和评估,权衡利弊做出取舍,用他们的意见构建对自己有意义的答案。在选择取舍中,理解了他人的观点并仔细思考权衡,最终才能选择个人意义上的最优解。

书中用“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之间的类比,加深了我对批判性思维内涵的理解。海绵式思维指的是类似于海绵吸收水分一样,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信息。而淘金式思维则是带着问题去接收信息,这种思维就需要去主动参与,不断质疑并作出取舍。

例如读一本书,海绵式思维顶多是选择性获得信息,通常只会在阅读句子时思考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在标注重点时思考这个段落的关键在哪里,而后归纳总结并理解作者的想法。而淘金式思维则是主动思考并与信息提供者互动,比如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提出了这个观点;质疑推理,作者的推导过程是否合乎逻辑;评估材料,思考这些论据可信度有多少,这样的批判性思考才能让我们主动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书中指出,在批判性思考时必须注意到三个问题,一是每个人的想法及决定都有自己的经历、价值观、训练和文化习惯等个人印记;二是在接受观点时情感卷入的危险就在于,很难去清晰思考他人表述的合理性;三是一个成功且积极的学习者,对任何观点都保持开放性,并愿意改变自己过去的成见。

这三个问题让我联想到在日常信访工作中与群众沟通交流时的场景,而批判性的思维在实际信访工作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信访群众面对面时,可以采取“望、闻、问、切”等方法来增进了解,观察外貌和情绪、倾听问题及诉求、询问重点和细节,提出措施及办法。深入沟通尝试获取信访群众经历、习惯、价值观等个人印记,从大量口语化的内容中筛选出信访问题的关键部分,摒弃固有习惯,抑制情感介入来清晰思考群众表述的合理性,保持质疑和批判并通过调查办理结果作出最优的判断。

这本书告诉我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武装大脑的利器,学会了批判性思维,就能更好地接近真相、追求真理,也让我明白寻找结论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得到结论的思考过程。

《学会提问》读后感 篇三

巴西教育学者弗莱雷有句名言: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

我国自古留传的教育箴言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述,比如“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教育,是互动,是交流,是思维的碰撞,是思想撞击的火花,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叩问。

关于提问,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日本的动画片《一休哥》,里面生动了记述了提问回答的场面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精彩的故事。将军、新一卫门、橘梗店老板以及他的女儿等等,他们稀奇古怪的提问,以及一休的机智回答,让我们不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更是在那个时候得到了智慧的升华。这就是“提问”的魅力。有两位古人,他们也是提问的典范。一位是在古希腊的智者、圣人苏格拉底。他的“产婆术”,就是提问的艺术,更是提问的完美典范。在他的教育下,有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古代中国,在那个战乱纷飞的春秋战国时代,我们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老先生,带着他的学生们,带着他的学说,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辗转,阐述他的梦想,提问、回答,是那个时候最经典的学习方式。老先生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人惊叹于老人家的智慧和直觉。

提问,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是未来,都不会过时,因为,提问回答,是提问者和被提问者,心灵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是学习的反思,是知识沉淀后的精华。

让教师学会提问,对我们的教学,是十分有帮助和裨益的。结合自己的工作来说,我认为教师学会提问带来的好处如下:

第一,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目标性更加明显。提问,不仅可以解决学科的基本问题,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科的延展。第二,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困惑之处,以便更好地解决个别学生的个人学习困惑。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融入到“提问”或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队伍中去,让提问回答良性的运行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要做好提问的环境、提问的准备、学生的准备、学生对这种提问的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问是一种学习方式,这需要学习主体的认可和认同,并认真的配合起来,才会发挥“提问”作用和意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3篇《《学会提问》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