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原文阅读及答案【优秀8篇】

时间:2023-08-23 08:07:06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下面,这次一秘范文为您整理了8篇《父亲原文阅读及答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父亲原文阅读及答案 篇一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许多许多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①)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②)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动坐起,宿舍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填入的恰当词语是①( );②( )

A.慈祥 B.慈善 C.慧爱 D.慈悲 E.朦胧 F.矇眬 G.依稀 H.模糊

2.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一种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C;②F

2.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3.“我”没有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

4.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

5.⑴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⑵写信求药方。⑶为父亲按摩。⑷“我”在奔丧中的表现。(举出两例即可)

6.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

父亲原文阅读及答案 篇二

阅读理解。

父亲的爱

⑴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⑵有次我偷了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⑶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症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置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⑷在我的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点不太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⑸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⑹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到这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⑺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予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⑻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

⑼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⑽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不知道怎样表达我。除非

⑾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上文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一句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即要告诉读者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通过种种事实,表现父亲对我的爱。

2.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3.用疑问的方式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意在告诉读者,父亲用种种不同的方式表达。

父亲原文阅读及答案 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父亲的大学

①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

②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知道他是在掩饰内心的狂喜。过了很久,父亲才把通知书还给我,低声说:“收好,不要弄丢了。” 天一亮,父亲特地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然后喃喃自语地说上几句话,看上去很滑稽。不但如此,他还逼我跟着跪下,说我能考上大学是受祖先的保佑。

③要开学了,父亲送我到县城坐长途汽车。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我上了车,还没有开,父亲就一直站在窗外看着我。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都能看得到我。长途汽车站里面烟尘漫天,稀稀拉拉的人东一堆西一堆,父亲站在那儿孤零零的。

④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赶紧走到车窗前,把手扶在玻璃上对我说:“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比。”这时候,我破天荒地看见父亲红了眼眶,原来父亲也会流泪。当时我正值青春,不愿意跟父亲有过多的感情交流,因此感到很尴尬。我赶紧把头别过去,不去看父亲。

⑤在武汉念大学那四年,每逢寒假,同学们就开始为火车票发愁。每当那时,车站总会有服务到学校,校园的露天广场上就设有车票代售点。我和同乡纷纷结了伴,在寒冷的夜里排着长龙,等待一张回家的车票。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排队买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父亲的身影。可是我又那么不情愿承认,我着急想回家,就是因为想念父亲了。

⑥坐完火车,我还要坐汽车,灰头土脸到达我们的小县城后,再换一辆三轮车颠个三十里山路,才到镇上,就能看见蹲在路边抽烟的父亲了。那些年,父亲一直在同一个位置等着我。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在父亲的身后,放着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终于发现我之后,父亲就开始笑。他非常瘦,一笑,满脸的皱纹更加突出。每一次我都问他,到了多久?他也总是说,自己也是刚刚到。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就宁愿相信了。

⑦我和父亲摸着黑,沉默不语走大概半个小时,就来到沙河边。冬日里水很浅,船根本靠不了岸,我和父亲就脱得只剩下裤衩,下到刺骨的河水里往前走一段,这才得以上船。站到船上,一阵河风吹来,两条湿腿就像挨着千刀万剐一般。有一回站在船上的我一边哆嗦一边想: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扛着自行车过来的。这样一想,眼泪就涌了出来。幸好当时天很黑,父亲和船家都没有发现。那个时候,我宁可对外人说掏心话,也不情愿对父亲表达感情。弃船上岸,两人继续在田野里穿行好一阵子,夜风中可以闻到草香,我和父亲仍然一路沉默。越接近村庄,狗吠声就越清晰,辛苦了一路,这才总算到家了。

⑧往后的很多年里,父亲把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送往远方,又一个个像这样接回家来。然而到最后,孩子们还是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去了真正的远方。我的五个弟弟妹妹中,有四个上了大学。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父亲手里一共出了五个大学生。父亲曾对母亲说,每次家里出一个大学生,他就会想起那些他从教室门口折转田间的时刻,想起他一趟趟跟着伙伴们去学校,又一趟趟返回家的时刻。

⑨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⑩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舍得给你一切,连同他的梦想,那么至少他是信任你的。如果他能一路陪伴你到达他梦想的那个地方,而自己只是躲在光环后面默默地注视你,那么,他是异常爱你的。他知道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一切。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样厚重的一份爱,给那个一直深爱我们的父亲?

(摘自古吴轩出版的《亲爱的,我一直都在》,有删改。)

问题:

小题1:文章②—⑦段按照时间的顺序详写了父亲的三件事,请你依据示例依次简要概括。(4分)

(1)“我”拿到大学通知书时,父亲狂喜,彻夜难眠。天一亮,父亲特地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祭拜祖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请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说说它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4分)

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外貌特征除外)。(6分)

小题4:谈谈你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我”离开家上大学时,父亲念念不舍,送我到县城,一直站在窗外看着已上了车的“我”。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手扶在车窗流着泪嘱咐“我”。

(3)“我”放寒假回家时,父亲很激动很高兴,冒着严寒早早地在路边等着“我”,然后和“我”一起一路艰辛跋涉回到家。(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示例1】“立刻站起”“哈”“拢”“探”等运用动作描写,“过滤”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父亲在严寒中眼巴眼望等待“我”的情景,体现了父亲等待我时激动、急切的心情,表达了父亲对我深切而厚重的爱。(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3:【示例】(1)深爱孩子:不曾哭过的父亲送“我”上大学的时候却哭了,每个寒假都冒着严寒趟过刺骨的河水来接“我”回家。(2)教子有方:在父亲的培养教育下,我们六兄妹中有五个都上了大学。(3)有梦想并且执著地坚守自己梦想(或“执着顽强”):小时候就想上学却与上学无缘的父亲,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硬是培养出五个大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4:⑴父亲儿时因为贫困一直未圆“上学”梦,于是他将这个梦想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孩子上了大学也就是帮他圆了梦。⑵没有父亲,我们兄妹五人是不可能上得了大学的,正是因为父亲深沉厚重的爱和无怨无悔的付出与支持才圆了我们的大学梦。所以说,“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言之成理即可。)

父亲原文阅读及答案 篇四

【原文】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

19.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4分)

20.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4分)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2分)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2分)

21.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4分)

22.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9.(4分)

(1)人们:

心理:有人分了地就认为地里的树就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反复,政府会把田地收走。(1分)品质: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坚守。(1分)

(2)父亲:

心理: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1分)品质:父亲的善良和对信念的坚守。(1分)

20.(4分)

(1)使用比喻手法,以“雪”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给人一种触目刺眼的感觉,(1分)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理上的疼痛和伤感。(1分)

(2)使用拟人手法,(1分)“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1分)

21.(4分)(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2)“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3)以“旗”喻“树”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2.(6分)

(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2分)

(2)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表达了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2分)

(3)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忧虑。(2分)

父亲原文阅读及答案 篇五

①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明。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④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⑤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气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⑥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儿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里哩。

⑦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啦。

⑧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他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⑨什么?爹?

⑩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21、第②段划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22、第⑤段中父亲鼻气变得忽粗忽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分)

23、等我要去捡地下的钱时,父亲为什么把我拉到一边,不让我去捡?(3分)

24、综观全文,请你概括出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25、父亲二十年前对我的叮嘱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21.环境描写,突出天色之早和雪之大,从而表现父亲卖柴的艰辛,为下文铺垫。

22.父亲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侮辱,但因为急需用钱而不得不忍受,心里生气、难受。

23.父亲不愿让我在别人面前低头,宁愿屈辱自己。

24.父亲勤劳、关爱儿子、自尊、忍耐。

25. 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理解略。

父亲原文阅读及答案 篇六

父亲翻译莎士比亚剧本始于抗战前,那时我只有四五岁。后来因抗战,颠沛流离,只译了10本,便停顿下来,因为翻译莎士比亚是没有钱的,为了我们一家,父亲必须谋生,教书、写文章。生活相对安定下来后,他又开始有计划地翻译。父亲给自己规定,每天要译两千字。台湾的天气很热,那时也没有冷气,父亲这个北方人对气候颇不适应,他又很胖,非常怕热,经常挥汗如雨。父亲非常有毅力,如果因为有事未能完成预计的工作,加班也要把拖下的工作补上。

翻译莎士比亚,是胡适先生的建议,最初是父亲与另外两个人一起翻译,但那两位后来中途退出,只剩下父亲一人坚持。翻译莎士比亚是件苦事,因为他全部用古英文写作,我曾向父亲抱怨说,我根本看不下去莎士比亚的原文,父亲笑着说:你若能看懂的话,那就不是莎士比亚了。

父亲每译完一剧,就将手稿交给母亲装订。母亲用古老的纳鞋底的锥子在稿纸边上打洞,然后用线缝成线装书的样子。没有母亲的支持,父亲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

我在台湾与父母一起生活了10年,因为哥哥姐姐的失散,成了独生女。父亲与母亲的感情很好,他们后来跟着我到西雅图生活了一段时间,我时常在汽车的后视镜里很嫉妒地发现,他们还经常手拉手坐在一起。1974年4月30日上午,父亲与母亲照样手拉手到附近市场购物,市场门口一个梯子突然倒下,正好击中了母亲。母亲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因伤势很重,需要动大手术。临进手术室前,母亲以一贯的自我克制力控制自己,既不抱怨,也不呻吟。进手术室前,她似乎已有所预感,对父亲说:你不要着急,治华(注:梁实秋的学名为梁治华),你要好好照料自己。几个小时后,护士出来通知,母亲已不治。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刻,父亲坐在医院长椅上开始啜泣,浑身发抖,像个孤苦无依的孩子

就在母亲去世后一个月,父亲终于辗转知道了哥哥、姐姐仍然在世的消息。他特地跑到西雅图母亲的墓地前,告慰母亲。

1981年夏,我第一次回大陆探亲,回到了儿时居住的庭院,却已是物是人非。临行前,大姐文茜折了一小枝枣树叶,上面还有一个小青枣,让我带回台湾,送给父亲。这棵枣树是我们在北京时老枣树的后代,老树早已被砍去。我小心翼翼地把枣叶包好,回到台湾后,把在大陆的见闻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汇报,其中包括姐姐文茜、哥哥文骐33年的经历,讲到激动处,与父亲相对而泣。那个枣和树叶后来都枯萎了,父亲把叶子留下来,放在书里,珍存着。

1986年,我最后一次赴台探望父亲。临走时与父亲在客厅中道别,父亲穿一件蓝布棉外衣,略弯着腰,全身发抖。他用沙哑的声音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怎么叫出租车,怎么办出境手续等,那一刻,他又把我当做他的没出门的小女儿。那一次,我充满了不祥之感。

1987年11月3日,父亲因突发心脏病住院。当时,小量地输氧已经不够。父亲窒息,最后扯开小氧气罩,大叫:我要死了!我就这样死了!此时,医生终于同意给予大量输氧,却发现床头墙上大量输氧的气源不能用,于是索性拔下小量输氧的管子换床。就在这完全中断输氧的5分钟里,父亲死了。父亲强烈的求生欲望一直支持他到心脏停止,他留下的最后五句绝笔之一是:我还需更多的氧。没想到父亲留在人间最后的字迹,竟然是这样的求生呼号。每想到此,我便有肝肠寸断之感。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

16.节选部分回忆了梁实秋先生到台湾以后的生活,作者重点回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找出其中两处,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作者说那一次,我充满了不祥之感,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这篇节选的回忆性文章中,你可以看出梁实秋先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①翻译莎士比亚剧本。②父母之间的恩爱和母亲去世的情况。③对故土的热恋。④对我的关心。⑤父亲去世时的情形。(答到四点即可。)

17、①写父亲在医院长椅上啜泣,浑身发抖,像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准确地表现了母亲的去世给父亲带来的打击之大,侧面表现了父母之间的恩爱。②把我从故乡带来的枣树叶子珍存在书中,表现了父亲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18、①父亲年老了,略弯着腰,全身发抖,表明他身体不再健康。②对我不厌其烦地叮嘱,表明他已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对小女儿格外留恋。③从父亲这些言行中,我感到了不祥。

19、梁实秋先生具有如下品格:有学识,有毅力;关爱家人,眷恋故土;热爱生活,有强烈的求生欲。

父亲原文阅读及答案 篇七

(二)我的父亲爱迪生

①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撮乱发覆盖着前额,锐利的眼睛亮亮的,皱了的衣服尽是污痕和被化学药品烧破的洞,全不像一位改革家。他也不充什么派头。有次一位要人来访,问他曾否获得许多奖状,他答:“唔,有的,家里有两瓶酒,是妈妈奖赏的。”“妈妈”是指他的太太,我的母亲。

②可是在我们这些和他朝夕相处的人看来,他显得超凡入圣。虽然他对人类的贡献非常伟大,但最使我们念念不忘的,并非那些卓越的贡献,而是他无比的勇气、想像力、决心、谦逊和机智。有时候他也很调皮。

③父亲通常每天工作十八小时以上。他对我们说:“工作有成就,是人生惟一的真正乐趣。”大家都传说他能每天只睡四小时,绝非夸张。他认为:“睡眠有如药物,一次服用太多,头脑就不清醒。你会浪费时间,活力减少,错过机会。”

④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他的成就无人不知,他三十岁发明留声机,把声音录在唱片上;他发明的电灯泡照亮了全世界。扩音器、复印机、医学用的荧光屏、镍铁电池和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也把别人的发明——电话、电报、打字机——改进为实用的商品。有些人问:“他从来没有失败过吗?”当然失败过。他时常碰到失败。

⑤父亲曾把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试验镍铁电池,但未能成功,结果弄得经济拮据。实验室全靠电影和唱片所获得的利润维持。我特别记得1914年12月间一个严寒冬夜。那个晚上,工厂里忽然传出狂喊声:“失火了!”顷刻之间,包装材料、做唱片用的赛璐珞、软片和其他可燃物品,忽啦一声,全部着火。附近八个城镇的消防队来灌救,但是火势太猛,水压又低,消防水管好像也无济于事。我到处找父亲也找不到,十分担心。他有没有出事?全部财产已经烧光了,他会不会心灰意冷呢?他已经六十七岁,不能再从头做起了。后来我在工厂院子里看见他正朝我跑来。“妈在哪里?”他大声喊到,“去把她找来!叫她把朋友也都找来!这样的大火,百年难得一见!”

⑥第二天早晨五点半钟,火势刚受到控制的时候,他召集全体职工宣布:“我们要重建。”他派一个人去把附近地区所有的工厂都租下来,又派另一个人去借伊利铁路公司的救险吊车。然后他好像忽然想起一件小事似的补充一句:“唔,有谁知道可以从哪里弄些钱吗?”“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他说,“旧厂烧了也好,我们可以在废墟上建起更大更好的厂。”

⑦父亲从没退休,也不怕老。在八十高龄,他还开始研究一门以前未曾研究过的'学科

——植物学,想在当地植物中找出橡胶来源。他和助手把一万七千种植物加以试验和分类之后,终于研究出从紫菀科植物抽取大量胶汁的方法。

⑧八十三岁时他还拉母亲去热闹的纽华克机场“看一个真正飞机场的实际情形。”他第一次看到直升机的时候,笑逐颜开地说:“我一向的想法,就是这个样子。”于是他又开始设计,对于那架不大为世人所知的直升机,提出许多改进的意见。

⑨到了八十四岁,他终因患尿毒症危在旦夕。数十位新闻记者前来探访他的病情,整日守候。医生每小时向他们宣布一次消息:“灯火仍然在照耀着。”到1931年10月18日上午3点24分,噩耗终于传来:“灯灭了。”

⑩举行葬礼之日,当局为了向他表示哀悼和敬意,本来预备把全美国的电流切断一分钟,但是考虑到那样做所付代价太大,而且可能产生危险的后果,所以只把一部分灯光熄掉片刻。

(11)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爱迪生泉下有知,一定也同意这样做。(16分)

(查理斯/文)(有删改)

小题1:说说①段中“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小题2:. ②段画线处“超凡入圣”的“入圣”换成“脱俗”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小题3: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对这些文章只是一笔带过,而把写作重点放在了写爱迪生的失败上。请说说作者这样选材的意图是什么。(3分)

小题4:将⑦段中“从没退休”与“不怕老”调整一下语序好不好?为什么?(3分)

小题5:为什么⑨段中说“灯灭了”,而不能说“巨星陨落了”?说说你的理解。(3分)

小题6:删去(11)段画线处“进步之轮是片刻不停的”好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划定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说明了人物的主要经历。

②勾勤出人物的总体形象,暗示了人物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

小题2:“脱俗”只能说明人物不庸俗、与众不同,但不能说明人物的伟大。

“入圣”既能说明人物与众不同,又能说明其伟大与杰出。

小题3:①突出人物无比的勇气和决心。

②告诉人们成功来之不易。

(人们往往只看到伟人辉煌的一面,而忽略了其奋斗挫折的一面,而正是奋斗挫折才更能体现人物超人的勇气以及与困难作斗争的不屈精神,更能激励启发他人。)

小题4:“从没退休”强调的是爱迪生一直“坚持工作”,这是原因、是重点;“不怕老”是说爱迪生还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这是前者的结果、是次要;调换之后主与次、因与果就颠倒了,人物形象也就打折了。

小题5:①同:“灯灭了”、“巨星陨落了”都是象征委婉的用法,既突出了爱迪生的伟大,同时又表达了人们的惋惜之情。

②异:“灯灭了”内涵更丰富,指爱迪生贡献之大(特指灯的发明),与前文相照应。

③一语双关,表明了作者独特的构思与表达。(答对三个要点加3分)

小题6:①这句话说明爱迪生的贡献对以后科技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

②表明了爱迪生的追求与愿望。

③间接说明了爱迪生谦逊宽阔的胸怀和处事风格。(每答对一个要点加1分)

父亲原文阅读及答案 篇八

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北京电影学院)一条路,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下。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在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正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里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的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他可能还有任务。”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处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惟恐那长袍沾上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向我道歉。

⑤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了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使我妻、母亲面面相觑,全家人怪纳闷怪伤感的。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哩?”“瞎,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背台词。

⑥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听。其实你愿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个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么?一句台词,光是说的事儿?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么?” ……

⑦是啊,父亲所“演”的,不过是些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1、这篇短文写了父亲的两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端端地坐”意思相近的成语,并思考文章对父亲这种坐姿的强调和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什么样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提到导演时,总在前面加“我们”两字,这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赞不绝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从这位父亲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正襟危坐等任务。

⑵认认真真练台词。(意对即可)

2、“正襟危坐” 郑重其事,一丝不苟。(意对即可)

3、表现父亲当群众演员的那一份自豪。(意对即可)

4、父亲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意对即可)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8篇《父亲原文阅读及答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