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跟练习题打交道,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习题,使得我们得以有机会认识事物的方方面面,认识概括化图式多样化的具体变式,从而使我们对原理和规律的认识更加的深入。一份好的习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一秘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梅尧臣《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梅尧臣《鲁山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鲁山什么季节的景色?(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答案: 12.古诗鉴赏(4分)
(1)千山、好峰、幽径、(秋)霜、熊、树、林、鹿、(小)溪、人家、鸡鸣。(答到其中任何四个意象得满分2分,少一个扣0.5分)秋季(1分)(共3分)
(2)表达了作者对鲁山(美景)的喜爱之情。或:表达作者沉醉鲁山(美景)的愜意。(1分)
梅尧臣《鲁山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二
题目
14.颔联中的“迷”字极为传神,它与诗中的“ ”字相呼应。(2分)
15.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颔联中的“好峰”,“峰”即是指“千山高复低”,“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B.颈联两句是互文见义,描写了“山行”所见动景,更衬托了环境的幽静,而“熊升树”、“鹿饮溪”并非亲眼所见。
C.从章法上看,颈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和“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充分的表现。
D.尾联和杜牧的《山行》中“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景不同。杜诗中的“人家”是眼中所见,而梅诗中的“人家”则并非亲眼所见。
16.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在写作上所运用的主要手法。(3分)
参考答案:
14.(2分)改
15.(3分)B
16.(3分)主要运用了动中有静的写作手法。山林空荡,熊在爬树,鹿在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到、非常幽静的境界,尤其“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或虚实结合的写法,意近即可)
梅尧臣《鲁山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三
题目:
(1)首联上句点情,下句写景,结构上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其中,“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4分)
(2)本诗除了运用情景交融外,还有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8分)
参考答案:
(1)统摄全篇惬(各2分)
(2)①动静结合。颈联写看到熊在树上嬉戏,鹿在溪边饮水,这是动景;而它们没有受到惊扰,那是因为四周非常寂静。(3分,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②远近结合。颔联诗人看到的让他着迷的“幽径”上的风景是近景,颈联的熊与鹿则是远景。(3分,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③设问。诗人自问“人家在何许”,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这正是对上句的回答,而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喜悦心情都跃然纸上(2分,手法1分,结合诗句1分)。
《鲁山山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四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绵延的鲁山重峦叠嶂,千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奇峻的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
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山林空荡寂静野鹿正在小溪旁饮水。
在这重峦叠嶂之中会有人家居住吗?只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è):心满意足。
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幽径:小路。
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何许:何处,哪里。
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
首联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 “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让人感觉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创作背景
诗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当时作者三十九岁。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4篇《梅尧臣《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文章:
- ·勤奋的议论文 (荟萃【优秀6篇】
- ·中秋节日记500字【7篇】
- ·观看《零容忍》第五集《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精彩10篇)
- ·为我心中那片海作文600字(精选5篇)
- ·原来没那么简单作文600字优秀9篇
- ·小升初作文(优秀9篇)
- ·英语议论文模板范文 英语议论文万能模板简单(精选7篇)
- ·我的450字拿手好戏作文
- ·雪乡游记作文【精选3篇】
- ·中秋节见闻作文【优秀3篇】
- ·我的愿望作文150字
- ·《公子行》原文赏析(优秀2篇)
- ·英语四六级作文【精选9篇】
- ·《交通安全》小学生作文(优秀7篇)
- ·成长的烦恼初中作文800字(优秀7篇)
- ·《炉中煤》阅读答案优秀4篇
- ·小学我八岁了作文优秀7篇
- ·圣诞节作文300字【优秀7篇】
- ·《2021开学第一课》专题观后感300字精选5篇
- ·二年级仙人掌的作文大全精选范文400字【优秀8篇】
- ·初中日记作文400字【优秀5篇】
- ·我想说说心里话作文(精彩4篇)
- ·快乐的元宵节作文【10篇】
- ·我快乐的五一假期作文【优秀3篇】
- ·人生如戏800字精彩作文(优秀10篇)
- ·2023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欣赏优秀10篇
- ·有关2021《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精选10篇
- ·惊喜的作文精选4篇
- ·英语作文优秀10篇
- ·银行贷款担保书【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