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故事

时间:2023-10-11 08:22:11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指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三十日至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一日,郑成功攻打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事件。

郑成功的故事

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前荷兰通事何斌因与荷兰人发生债务纠纷而逃到思明(今福建省厦门市),由于何斌拖欠台湾各方巨额的债务,而且对台湾的情况了如指掌,致使荷方非常担忧。何斌投奔郑成功后向其献上描绘台湾状况的珍贵地图,并劝说郑成功收复台湾。而郑成功由于此前和张煌言在长江之役中被清军击败,在之后的金厦保卫战中又损兵折将,致使其在大陆的处境严重恶化,西南的永历帝朱由榔也退入缅甸,寻找安全的抗清根据地迫在眉睫。

郑成功与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之间的商业竞争十分激烈,又一向视当地大陆商人为自己子民,有着将其纳入麾下、控制台海贸易的强烈愿望,此时何斌为郑成功提供了收复台湾的第一手情报,郑成功认为“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的时机成熟。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清世祖顺治帝死,清最高统治集团忙于帝位更替,无心与固守在金门、厦门一带的郑成功作战,郑成功决定趁此机会实施收复台湾的战役,并筹备粮饷,水军进行实战训练,定做船舰。

郑成功的施政举措

1、政治

在政事上,郑成功仿照国家六部的制度,设立六官处理庶务,以下设协理一名、左右司务(后称都事)两名,设印局、军器诸局,并建立储贤馆、储材馆、育胄馆、察言司、宾客司等辅助机构。察言司设六察官讥察利弊;储贤馆收纳考试所取诸生及荐举之士;育胄馆则培养去世将领及侯伯的后代。

遇到出征,郑成功还会授予储贤馆、育胄馆的士人、子弟监纪的职务俸禄,随各镇提督出征,记录、监察功罪。郑成功遥奉永历帝为正统,每有官职封拜,必先焚疏以告。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二月,永历帝加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郑成功复设长史、审理、典宝、典仗、典膳等官,一切照王府行事。

2、军事

军事上,郑成功分陆军为七十二镇、水师为二十镇,并在厦门五老峰前全军筑训练中心“演武亭”,颁布“五梅花操阵法”“水操法”为陆军、水师的训练定式,加强士卒素质。各镇还设总理监营、左右协理监营统管大小监督,“监同各提督统镇出征,凡有军机事务,必由闻报”,且每人各授铁杆红旗一面,上书“军前不用命者斩,临阵退缩者斩,副将以下先斩后报”。

在完成这一系列改革后,郑成功一举打破济度的围剿,并在之后率师北伐,攻取瓜州、镇江,兵围南京;顺治十八年(1659年)出兵收复台湾。

3、经济

为了支撑起在抗清斗争中不断壮大的军队,郑成功除了四处略地取粮,并在广东、福建下占领的府县屯田外,还接收了郑芝龙遗留下来的贸易事业,大力开展内地和海外贸易。他成立了五商十行,分山、海两路,归属户官监督。山路有金、木、水、火、土五行,设在杭州,经营北京、江苏、杭州、山东等地,主掌内地物资采购。

海路则设在厦门,有仁、义、礼、智、信五行,主掌海上贸易。并建立东、西洋船队,领取盖有“石井郑氏”印记的拍照,进行海上贸易。东洋船队以航线日本为主,西洋船队则航行南洋一带。另外为了使海上贸易发展,郑成功还曾首先采用西法自铸银币。据计算,当时郑成功对日本的输出输入贸易总额每年多达216万两,对东南亚各国的贸易每年约达176-240万两,总计每年平均达424万两。

郑成功的人物影响

1、郑成功所领导的抗清活动作为明末清初民族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清朝统治者对其入关之初实行的强硬政策进行调整,缓和了民族和阶级间的矛盾,有利于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不仅保障了台湾高山族、汉族人民不受殖民压迫;更让海峡两岸中国领土得以完整,维护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安定,间接影响到清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郑成功在台湾引入大陆“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技术,则有力促进了台湾的土地开发和各项事业发展。台湾儒学的兴起,佛教的信仰,乃至台湾“理藩”政策、两岸民族融合进程,都与郑成功最初治理台湾的政策脱不了关系。

4、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个东方贸易航路的重要枢纽后,台湾也成为郑成功及郑氏海商集团继续抗清和从事海外贸易活动的重要基地,有效地遏止了西方殖民者东进,尤其是荷兰殖民者在东方海上的大肆扩张,保护了日本、朝鲜等国的独立和经济发展。

5、末清初因避乱靠郑氏船只而移居东南亚的华侨、台湾收复后在东南亚各地定居的郑氏残党,这些人对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间的文化、经济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郑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整个亚洲历史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