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观后感【6篇】

时间:2023-04-29 16:44:02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该片以中国内地幸存的22位“慰安妇”的遭遇作为大背景,以个别老人和长期关爱她们的个体人员的口述,串联展现出她们的生活现状。全片无解说、无历史画面,音乐仅片尾响起,旨在尽量客观记录。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二十二观后感》,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二十二》观后感 篇一

如果没有看到你,"二十二"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而现在,这个数字串起了一段段许多人不愿回忆的往事。历史不能遗忘,或许仇恨可以放下,而那些满是伤痛的坑坑洼洼也应该被岁月抚平,因为生活还在继续。而我也相信,你应该有着更深的含义。

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如何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从过去到现在。有人说,这对于受难的老人及其亲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也有人说,这也许是一种解脱,让羁绊的受伤的心灵得以释怀。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做到真正的放下,惟愿这能减轻她们些许的伤痛。这一次,我不说历史,历史就在那里。不说仇恨,也许仇恨早已不复存在,扎在老人们心里的到底是什么?岁月走到这里,更多的是沧桑啊!

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在纪录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说起过去的时候,有的老人哭着说不想提了,显然可以看出那段屈辱的往事给她们带来了极深的伤害,这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同时,我也看到了她们的孤独与无助。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了,这个群体需要的关爱与陪伴,我们应该如何去守护,这需要我们深思。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轮回,从呱呱坠地到摸爬滚打,到最后的返老还童。老人和孩子一样,需要的更多是陪伴。无奈的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背井离乡,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他乡买房置地,更多的是漂泊。不是所有老人都愿意迁徙,或是因为想着"落叶归根"。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故乡的大树已不再茂盛,而那个"巢"则日渐空虚了,"呱呱坠地"和"返老还童"变成了"留守"。片中老人喂流浪猫的那一幕是我想起了奶奶,还有被我奶奶喂过的流浪猫……

生活不易,但我们可以让心态变得简单。海南的那几位老人令我心生敬佩之意:耄耋之年,生活还能自理,洗衣做饭。我想,这必然离不开乐观开朗的态度,离不开对生命的'热爱,离不开对生活的向往。其中有一位老人这样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愿你我都能以感恩之心去对待这个世界的每一份恩赐。"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以为一旦打仗,会有许多人死去。"这也是一位幸存老人的心声。是啊,仇恨不能永久,希望和平长存。社会还是那个社会,爱的旋律不会消逝。"治国、平天下"也许有点泛,"修身,齐家"不应该遥远,践行在点滴上。

世界很美好,一呼一吸都能感受到。玫瑰也带着刺,但这丝毫掩盖不了它迷人的容颜。生活不曾想过伤害你,那些你遇过的荆棘,都是它与生俱来的,我们理应包容对待,就像生活包容你我的任性一样,陪着我们慢慢成长。漫漫岁月,常回家看看,那个"生根发芽"的地方,那里有期待已久的陪伴!

《二十二》观后感 篇二

电影《二十二》是一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被迫成为“慰安妇”而如今仅存的22个老人的纪录片。这部影片没有卖悲惨,以平淡叙述的方式展现了老人们现在的生活。每个老人都是那样乐观晴朗,积极向上的生活着,她们平凡得就像我们身边的邻居奶奶。镜头静静地记录着她们平淡如水的生活,她们对来看望的人们说,阿婆很高兴你们来看我,就连是对日韩的年轻志愿者们也非常友善。 当她们回忆起那段痛苦的往事时,尽管数十年过去亦是痛苦非常,隔着荧幕的我们也不敢想象,更可想亲身经历过之人的感受!也许有一天,随着老人们的离开,会有更多人淡忘这段历史。 “慰安妇”是个沉重的话题,让很多人不忍不敢去触碰,但是希望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们能多一点去了解,毕竟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只有直面它正视它我们才能更加感受到现在我们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老人们的存在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民间组织曾替她们奔走多年远赴日本状告维权,要求日本官方的道歉和赔偿,但是她们很多人至死都没有等到日本的道歉和一分钱的赔偿,却反而备受周围人的指点。

电影中有两个画面令人印象深刻,第一个是一位老婆婆在看到镜头时,十分着急地叫身边人去她的床底下找当年组织为表彰她而授予的奖章,那着急的神情像极了个幼童。或许还有人对她指指点点,或许她也会感到自卑,但当她拿着奖章对着镜头微笑时,她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她也曾经在绝望中寻找光明。而另一个是一位老婆婆和他的家人坐在家门口乘凉,门就像一道不可分割的界限,门的这头是儿孙们在互相嬉戏打闹,门的那头是阿婆拿这个小孙子玩具沉默地坐着,但我分明从她的眼中看到了温情。还有老婆婆笑着说“你们看那些日本人也都老的没有胡子了”,一切苦难都该过去,但那些不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的人绝不能轻易饶恕。

慰安妇像是一个贬义词,人人都觉得它是污浊的。而影片的最后,那些为这些老婆婆们四处奔走,试图找回公道的人们也说其实他们也很后悔,为老人们带来了第二次伤害。当初只是一腔热血,想要帮助这些老人们。但我觉得他们也没有错,若是不能为老人们讨回公道,那她们只能在历史长河中一直蒙羞下去。我们得感谢那30299个爱心人士为这部影片众筹,是他们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些可爱老婆婆们心中的苦痛。

愿温柔的人都被温柔相待。

《二十二》电影的观后感 篇三

从一开始有个少年曾经来过这个自媒体的定位就是以严谨的专业态度和不正经话语表达来观影观人生。但是今天的这部影片少年想暂时抛开定位初衷,来感受这部影片的内容,电影《三十二》和《二十二》的观后感与您分享。

《三十二》和《二十二》同一个导演,同样讲述的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的故事,二者不同的是《三十二》是2014年美国上映的只有43分钟的短片,写的只是其中一位老人韦绍兰和子女的故事;《二十二》2017年上映的则讲述的是二十二位老人的故事。该照片时电影《南京!南京!》中江一燕的剧照,影片中也有展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妇女被迫沦为慰安妇的片段,但是她们的正确称呼应该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

电影《二十二》讲述的就是截止2014年仅存受害者的故事,虽说是一部院线电影,实际上是一部纪录片,想起当时有朋友因为想避免心里难受就没去看,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心理,请您不要害怕这部电影,就像影片中说的一样,记录不是为了去憎恨,而是为了不被遗忘!观影时的感受有一点令少年心痛不已,就是其中一位老人讲述由于不幸的遭遇,而受到邻里之间的非议和指指点点,对这些人有种深深的失望和厌恶,他们以为遭到轮奸就脏了,不干净了,以至于带有色眼镜看人。本以为老人们会带着仇恨而活,但是观影之后才发现她们才真正做到了“温润岁月,执着善良”。影片中的老人看到日本志愿者带来的日本军人的照片,丝毫没有谩骂,而是微笑着说“他们也胡子掉了”,就像冯小刚的《芳华》中的台词那样: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能珍惜善良。《二十二》给我们展现的角度不是仇恨的角度,而是从历史回望的角度,带我们深情凝望着老人们。

《二十二》电影的观后感 篇四

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如何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从过去到现在。有人说,这对于受难的老人及其亲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也有人说,这也许是一种解脱,让羁绊的受伤的心灵得以释怀。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做到真正的放下,惟愿这能减轻她们些许的伤痛。这一次,我不说历史,历史就在那里。不说仇恨,也许仇恨早已不复存在,扎在老人们心里的到底是什么?岁月走到这里,更多的是沧桑啊!

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在纪录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说起过去的时候,有的老人哭着说不想提了,显然可以看出那段屈辱的往事给她们带来了极深的伤害,这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同时,我也看到了她们的孤独与无助。中国现在可以说是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了,这个群体需要的关爱与陪伴,我们应该如何去守护,这需要我们深思。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轮回,从呱呱坠地到摸爬滚打,到最后的返老还童。老人和孩子一样,需要的更多是陪伴。无奈的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背井离乡,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他乡买房置地,更多的。是漂泊。不是所有老人都愿意迁徙,或是因为想着"落叶归根"。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故乡的大树已不再茂盛,而那个"巢"则日渐空虚了,"呱呱坠地"和"返老还童"变成了"留守"。片中老人喂流浪猫的那一幕是我想起了奶奶,还有被我奶奶喂过的流浪猫……生活不易,但我们可以让心态变得简单。海南的那几位老人令我心生敬佩之意:耄耋之年,生活还能自理,洗衣做饭。我想,这必然离不开乐观开朗的态度,离不开对生命的热爱,离不开对生活的向往。其中有一位老人这样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愿你我都能以感恩之心去对待这个世界的每一份恩赐。"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以为一旦打仗,会有许多人死去。"这也是一位幸存老人的心声。是啊,仇恨不能永久,希望和平长存。社会还是那个社会,爱的旋律不会消逝。"治国、平天下"也许有点泛,"修身,齐家"不应该遥远,践行在点滴上。

《二十二》观后感 篇五

每一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 ,都会有一张灵魂。我以为电影会激荡人心, 可是并没有 ,那包纸也最终没有派上用场。 看完后我才反应过来, 原来我忽略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它是一部纪录片 ,他向我们展示了慰安妇最真实的感情 ,我内心并没有受到阵阵击打 ,也觉得没有那么震撼人心 我觉得很平淡, 很宁静 ,我原以为电影会大部分讲述慰安妇所经历的, 但这电影展示最多的是那些年过九十的阿婆的生活, 有和子女一起住的 ,又独自一人在敬老院生活的 , 电影的片段也几乎是老人们在生活的琐事, 喂喂家禽 ,做做饭 ,洗洗衣服 ,佝偻着腰。而这些 ,都与我们平常看到的老人无相差 ,我原本这么想 。

可是有一位摄影师说:“ 她们现在其实挺开心的,我们的任务也是让她们开心 ,每次我们来看望她们的时候 ,她们都会非常开心, 但是只要问到慰安妇的事情 ,她们眼泪就流下来了 。”我听完这句话 ,突然明白 ,她们看似伤痛已被岁月磨平, 似乎也经历平平, 可其实她们的内心仍然被痛苦折磨 ,整整七十年。 所谓的记不起来, 其实只是痛苦让她们不敢回首 。 电影好几次都让我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让我眼泪差点掉下来 ,尤其是老人们说着就捂着脸说不下去的时候 ,但是她们所经历的, 我们无法体会 。这个纪录片只能让我们铭记历史 ,却不能抹平她们的伤痕 。电影的结尾 ,有一位阿婆的话被打在了荧幕上 ,让我们跟日本人好好相处。 这朴素的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但是一个不承认历史的国家, 又怎么能被历史承认呢。 影片中的摄影师很多都是照顾阿婆们十几年的 ,十几年一直为慰安妇的权益与日本人在法律上斗争, 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也让我很佩服。 还有一点就是之前一个新闻说在二十二的电影院里一男子因为笑出声而被攻击, 我也认为应该严肃对待 。

可今天看电影的时候 后排也总是传来笑声, 我也知道他们为什么笑 ,电影里的阿婆们都已年过九十, 几乎都是口齿不清, 每个动作也缓慢迟钝, 但是我同样奇怪他们怎么笑得出来, 他们怎么毫不掩饰的嘲笑。 所以 ,去看就以虔诚之心 。还有,导演郭柯承诺票房收入将全部捐给“慰安妇”相关公益组织,所以大家都去支持吧 ,了解这件事的历史 ,不管你是什么身份 ,反正我们都是中国人对吧。我认为一个人,起码要了解我们国家,才不愧于生活于此。 电影也许没有像经典片那样震撼人心 ,可是影片却完全真实, 当然如果你什么都不了解 ,不是严肃对待,那别去看了吧 ,这样对你来说也没什么意义。

《二十二》电影的观后感 篇六

电影中有个叫“毛银梅”的阿婆,她是一个韩国人,被中国军队解救出来后就留在了中国,改名“毛银梅”。她说:“我是跟毛姓,名是我自己起的,我爱毛啊!”其实不止是这位阿婆,所有的阿婆在接受采访时都说,是中国共产党救了她们,是毛救了她们,甚至有的阿婆在被解救出来之后还参了军,和党并肩作战,以示自己的感恩之情。当她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她们眼中的希冀与感恩,是啊,是中国共产党救她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现在政府也在帮忙扶持着她们,自然内心无比感激。

我很欣赏《二十二》这部电影的导演带给我们的人文情怀,他说:“在采访中,我们只会去问与历史事件有关的问题,尽量不让阿婆们回忆那段屈辱的记忆。”他确实做到了,在电影中,如果阿婆说她不想说下去了,影片中绝对不会有继续的片段,对于阿婆们来说那是不可回忆的,是无比痛苦的经历,作为一部能带给人们感触的电影,其实并不需要那些不可描述的事情,而是要把人文情怀带给观众足矣。

当代中国需要这种人文情怀的存在,《二十二》这部电影也开了中国电影的先河,我们不需要去逼迫本来就饱受侵害的阿婆们回忆过去,只要她们能够告诉我们本就要隐藏下去的一点点东西,那也是一种收获。《二十二》这部影片的出现其实也反映了中国在慢慢崛起的过程,影片中提到我们在与日本打官司,为这些阿婆们讨回公道,其实也是中国维护国民人权的一种体现,当祖国强盛了,人民才会获得幸福感,而我们的幸福感在慢慢提升。这就是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收获——铭记前辱,不忘国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6篇《二十二观后感》,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