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越中览古》解析及欣赏(通用7篇)

时间:2023-05-13 13:30:16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越中览古赏析 篇一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的情形表现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

这种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来表达。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使读者更觉得凄凉的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后来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明写昔日的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后来的荒凉,由此加以抹杀,转而引出主旨,充分体现了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以上这篇越中览古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越中览古》教案 篇二

《越中览古》教案

《越中览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理解作者是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意象。    教学难点 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作者信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教师范读,学生背诵    四、诗歌讲解    1、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   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在诵读时,本诗二、三两句间的停顿宜短一些。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2、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    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侯着他。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   3、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4、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对比写作手法。    分类作业    A类: 背诵这首诗    B类: JC    预习布置 预习《一剪梅》    板书设计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名篇:《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

越中览古赏析 篇三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字词解释:

⑴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⑵锦衣:华丽的衣服。《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

⑶春殿:宫殿。

⑷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纹。叫声凄厉,音如“行不得也哥哥”。

越中览古翻译: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越中览古背景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怀古之作,是他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该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大破吴归。《越中览古》写的就是这件事。

越中览古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由昔日的繁华到今天的破败的环境转变,抒发诗人对人事变幻、世事无常的慨叹。

《越中览古》李白 篇四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诗鉴赏: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时所作。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洗刷耻辱,战士们凯旋而归;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表现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甚至荒淫逸乐起来,如花似玉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非特指春天。仅此一点,就表明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抛之脑后。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然而结句突然一转,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幻灭。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从前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这首诗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非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越中览古》教案 篇五

《越中览古》教案

题 本文课时共课时 1

《越中览古》 第 1 课时 期总课时 序 课 型 讲授

授课时间

1、知识目标:学习“炼字”题型的答题方法。

教学目的 要 求

2、 技能目标: 能分析本诗意境, 学习诗作的表现手法系统地了解 “咏史诗” 。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地朗读课文,体悟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 爱古典文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李白生平及创作风格。训练鉴赏诗文,学习表现手法的能力 有感地朗读课文,体悟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 在讲这节课之前, 学生通过初中的诗歌学习, 已经初步接触鉴赏诗词的方法, 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 和鉴赏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 遇到背景较复杂的诗词, 理解起来就更感吃力,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对典故 的理解,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过 程 学 设 计 设计意图及修改意见 设 置 情 境 ―― 创 设 氛 围、驱动任务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2 分钟)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 学生思考 勾践于公元前 494 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 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 473 年,他终于灭掉 了吴国。李白南游越中、凭吊古迹,这段历史引发 了他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 《越中览古》 (板书) ,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愫。 二、走进作者: (知人论世) 李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 的美誉――诗风 “豪 放飘逸”――与杜甫并称“李杜” 。 三、创作背景 : 1、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勾 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 494 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 20 年,于公元前 437 年灭吴。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 学生回顾 学生回顾思考作答后, 认真笔记

知人论世 ,利于理解诗文情感

知人论世 ,利于理解诗文情感

个镜头。 2、介绍“卧薪尝胆” 四、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听准字音和停顿; (2 ) 抽学生划停顿 :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全诗思考: 每句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 感?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凯旋归来, 义士们回家都穿着锦 绣衣裳。 花朵儿一般的宫女站满春天的宫殿, 如今 却只有鹧鸪鸟飞来飞去。

本诗将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 作,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五、品读全诗 朗读后,思考: (一)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 怎样的气氛? 朗读后仔细思考并回答,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做好笔记 战士凯旋, 得到赏赐, 不穿盔甲穿锦 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 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 “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 不但耀武扬威, 而且荒淫逸乐起来, 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 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 乐的气氛!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 “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二)讨论:运用了什么手法 1、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 的荒 凉、 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 常的感慨。 2、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 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 借此讽谏 当朝者不 要重蹈古人覆辙。 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 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扫清阅读障碍,利于理 解诗文情感

学生诵读并做笔记:

六、全文总结: 内容: 前三句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 尾句通过鹧 鸪意象写出现今的荒凉、衰败 手法:用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手法 情感: 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借此讽谏当朝者不 要重蹈古人覆辙。 明确: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七、专题手法分析: 1、炼字”题解题步骤: 一、解释该字的意思。 学生思考回答 二、描绘该句的景象 三、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尽”在句中意为全部。凯旋之后,士兵全部 都穿着华丽的衣衫 。 “满”字意为布满、占满。像 花一样的美人布满了整个宫殿。 “尽” 字、 “满” 字, 写出了凯旋之后越国从士兵到君王之间的奢侈享 乐生活。 常用手法 今昔对比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用典故 联想与想象 举例: 《乌衣巷 》 2、怀古咏史诗的内容: 3、怀古咏史诗概要: 1、背诵默写全诗 2、记住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课后作业 教 后 记

1、内容:前三句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尾句通过鹧鸪意象写出现今的荒凉、衰败 手法:用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手法 情感: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板书设计 2、炼字”题解题步骤: 一、解释该字的意思。 二、描绘该句的景象 三、分析该字的表达效

李白《越中览古》原文和译文 篇六

李白《越中览古》原文和译文

原文: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译文: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班师回朝,战士们回来时身上都穿着鲜艳华美的衣服。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李白《越中览古》解析及欣赏 篇七

李白《越中览古》解析及欣赏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当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可资比较:“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提供的7篇《李白《越中览古》解析及欣赏》,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