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徽高考作文7篇

时间:2023-05-22 08:02:19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七八行,写成“大肚子作文”。怎么才能写好作文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一秘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最新安徽高考作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高考安徽卷高考作文评析 篇一

高考安徽卷高考作文评析

今年安徽卷作文提与去年明显不同。去年是以“读”为话题作文,可写的范围太广,区分度不大。今年是纯命题作文,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对大部分考生来说,只要参透了“春光”的内涵,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但不足之处在于命题的面较窄,限制词多,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小,考生不易把握,要写好不容易。这与去年作文题以“读”为话题相比,确实是有难度的。

今年作文题,从内容上看,是要求考生写自己对妈妈的感激,对妈妈的爱戴。这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相关,倡导良好的家庭关系,也暗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不懂得感恩回报,更不懂得孝敬父母,所以这个作文题的指向性应该是很鲜明的。取材的范围只限于家庭生活,当然写社会生活也行,但不容易写好。考生可就某一家庭生活范围,写出自己为什么要“提篮春光看妈妈”。立意的作文角度,可以写妈妈对“我”的关爱令“我”感激,也可以写自己的一次经历令“我”忆起妈妈对“我”付出得太多太多,还可以写自己长年出门在外,今日“提篮春光看妈妈”。也就是说,考生可从妈妈对自己从小到大的关怀、关爱来入笔,感悟母爱的伟大,而自己对于这样一分深厚的感情要回报妈妈;也可从怎样来回报母亲来入笔,引到“提篮春光”,着重写对于“春光”的理解。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主题,都要写出它对家庭、社会的促进作用,让人人都爱自己的妈妈。

从文章的体裁来看,试题虽没有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但从题目来看,写记叙文比较顺手。从写法上看,应以记叙为主,以抒情、议论为辅。就此题目来说,单纯地叙述事情的经过,而没有画龙点睛的议论和抒情,没有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不能得高分的。考生既要把握记叙文的要素,又要融议论、抒情于一体。当然,擅长写诗歌的可以写诗歌,擅长写议论文的可以写议论文,但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来。

从语言上看,应当在准确、生动的前提下,注意语言富有生活情趣,耐人寻味。

总之,考生要全面把握题目的要求,这样才能写出有时代感、思想性强、艺术性强的好文章。

安徽高考作文 篇二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近来两日北平小雨连绵不断,聒噪的蝉声浸微浸消,转而替代的是雨滴落在屋檐上的“滴答”声,与即将泛黄的树叶。在临近中秋佳节之际,我参观了老舍故居。

坐落在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的“丹柿小院”,是老舍先生的故居。小院儿并不大,有着北京传统的砖瓦,三棵柿子树整齐的排列在那里,树叶碧绿,还有三三两两金黄色的果实,被雨水冲刷过的小院更加清明,几声鸟鸣为这里带来了生机。走进第一个屋内,平房的潮湿气味与木质气味扑面而来。属于老舍先生的记忆以照片、文字与声音的方式被传达出来,老舍先生黑白色的照片;用收音机播放的早年中文录音;一段段陈述的历史有名字——《老舍的曾经》。《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的著名作品的经典语句,在墙上的文字中呈现出来。

走进第二个展厅,屋内陈列着当年老舍先生的家具与书法国画。正中央摆放着老舍先生的黑白遗像,照片里的老舍先生是面带真挚笑容的,我望向他,他也面目慈祥的看着我,虽跨越几十年光阴,却依旧聊以慰藉。在几十年光阴之后,我来到您曾经生活的地方,这里一切都十分古朴素雅,您照片里的笑容依旧,后人品读您的文章,从中学习到了历史与文学。在小桌子上摆着留言册,无数人在这里驻足写下对于老舍先生的致辞。

时间为经,地点为纬,老舍先生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道缩影。这位作家用自己的笔忠实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浮沉、普通大众的悲欢离合。咿呀学语时,他就懂得了弱国的悲哀;异国的时光,让他能更客观地看待别国和本国的文化;刚踏上文坛,他就开始了对国民性的探讨,寻求强国之道;抗日战争时,他化笔为枪,站在抗战宣传的第一线;赴美交流时,他亦心系国家;新中国成立,老舍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回到他热爱的北京。他的热爱和爱恋,都投身于这片哺育他的土地,这个养大他的城市。

从院子里出来后,雨过天晴。老舍先生的出现,为中国文学界的天空增添一抹彩虹。愿您在另一个世界,也常有彩虹相伴。

安徽高考作文 篇三

很多人在由一名普通员工转变为一名一线管理者时,短时间内对于这种角色的转变可能难以接受又何谈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呢?成为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企业对于你的要求不再仅仅只是业务能力上的要求,更需要你能够带好团队。这需要你在保持原有好绩效工作状态的同时能够尽快适应“管理者”这个新角色,这一过程是艰难且极具挑战的。

《关键跨越》开篇就极其仔细的介绍了对于我们这种刚刚晋升的新手管理者常常会面临的九大难题,每一个难题都是非常贴近现实的,而且在我们将来的工作中也有可能会遇到的。本书着重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了新手管理者的关键跨越,它们分别是承担责任,推动执行和辅助他人。下面我也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读了此书的感悟。

1、承担责任

作为一名管理者需要我们自己以身作则和身先士卒,做到表率的作用同时为团队的结果负责。以团队利益为先,个人利益放在团队利益之后。

2、推动执行

这是我认为管理团队任务中极其关键的一环。成为一名管理者后需要跳出原来的固有圈,站在团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给合适的人安排适宜的工作。并且需要注意在任务的前期,过程中以及复盘总结如何在恰当的时机参与到任务中去。此时管理者要摆脱“超人心态”,要信任自己的团队,放手让团队的人去接触更多的工作,自己更多的是把控全局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解决任务中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外在此过程中管理者还需要适宜地与团队成员沟通。首先,将工作“翻译”成员工听得懂的语言;第二,清晰的说出任务要求;第三,进行双向沟通,及时反馈。第四,确定好时间的优先级,要事第一。

3、辅导他人

读完此书后我深刻的意识到辅导他人对于新手管理者的重要,这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也是一个高收益的过程。不但能够提升团队实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减轻自己的负担,同时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过程。

管理是一门复杂而深远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再到“管理自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唯有不断的学习,挑战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安徽高考满分作文 篇四

我们需要质疑”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美国国父华盛顿曾经这样说。

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的争论,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对于表演家的观点,我还是表示赞同:我们这个社会,面对我们的教育形式,我认为我们需要质疑,我们应该鼓励质疑。因为当今青年太缺乏质疑之声。

回溯五千年中华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从不缺乏敢于质疑者。三千年前,当奴隶制依然大行其道时,先哲孟子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就表达了质疑君权神授的思想;明代李贽建立芝佛寺,大力宣讲启蒙思想,勇敢地质疑传统儒学;清时康梁变革派人士,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家,他们敢于质疑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开启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革命的序幕;建国后,我们社会也不乏勇敢质疑的人,建筑学家梁思成面对北京市政府改造城市方案的质疑,喊出了保护文物的聩耳之声——他们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的良心“,面对这些响当当的质疑者,我们不该学习吗?

可是,我们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就逐渐遗失我们先辈的质疑精神了呢?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学生竟沦落到要被鼓励才能发出质疑的地步了呢?

那是因为在中国,质疑者常常被当作另类,质疑者常常被否定。

首先,是因为太多的压制质疑的力量充满我们生活。如果我们敢于质疑,迎来的往往是世人的批判。马寅初曾经提出人口计划生育的建议,在他遭到批判时曾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然而,时间飞逝,转瞬间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人妄图以权力压服质疑者。他们害怕质疑的声音,因此想方设法消弭这种质疑的声音。

其次,即使有人不惧强权,敢于质疑,他也会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的质疑不会产生任何作用。鲁迅曾说,战士不怕迎战千军万马,而是惧怕进入无物之阵。当你质疑时,你得到的不是对方有理有据的反驳,而是无人问津的搁置;你提出的批判不是被严厉地压制,就是遭到几个无聊甚至庸俗的说笑者讥笑。每当这时候,作为质疑者的你又该如何面对呢?艾略特说:”这就是这个世界结束的方式,不是巨响,而是一片呜咽。“是啊,如果你的每一次质疑总是遭遇这样的对待,又有谁还将继续坚持质疑,然后让自己不是成为一个英雄,就是变为一个遭人讥笑小丑呢?

质疑?质疑!这本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我们民族本来就不缺乏有勇气敢质疑者,我们民族缺乏的是有勇气敢于聆听者!西哲有句名言:”当政府烧书时必须起来阻止,否则下一步他们就会烧人。“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可以接受质疑环境,必将推动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

那么,就请那些惧怕质疑的掌权者们,摆正自己的心态,张开自己的耳朵,收起手中的棍棒,用真诚面对质疑,我想:质疑之声不需呼吁,它一定会伴着民族的自信一起到来!

高考优秀作文 篇五

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 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 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 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 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 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 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唯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 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 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 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 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 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

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点评:

本文最大亮点是语言出彩。一是语言凝练。开篇“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14字即概括了漫画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得体现”,语句简洁,观点鲜明;结尾简短有力,回应首段。

二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开篇以两问自然引入。第二段以“是不是……呢”设问引出对漫画内容的分析。第三 段结尾的设问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产生的“对分数的执着”的社会根源,使论证更深一层,也发人深思。第四段,“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呢?”是由前一 句“固然”而来,避免了绝对化,具有思辨性。本段结尾两个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中,又自然引出第五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论证向更深一层发展。结 尾设问回应开头,句式又略作变化。全文文气涌动,文脉清晰,皆赖这十问之功。

三是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娴熟运用,表达得体,用词准确老练,仅用950字便把道理说得透彻,思维严密,颇见老辣的写作功底,这正是当前中学生最为欠缺的语文素养。

安徽高考作文 篇六

安徽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对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点评一:

20安徽省高考作文题引用了萧伯纳的一段话,让考生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今年安徽省高考题目属于思辨性的作文题目,考察考生的思维水平,与往年作文题相比形式较为新颖。

此类题目是近些年来高考作文改革和探索的一个结果。一直以来,泛化的作文题都因为没有区分度而饱受诟病,那种作文题8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拿到二类文,而像今年这种题目就有较好的区分度,可以拉开考生间作文得分的差距。上海卷,江西卷和福建卷都曾出现类似的题目,考生也不会感到陌生,难度也并不十分大。

“这个作文题关键在于选好角度。”刘老师认为,这段材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现实的世界存在探索精神,但年轻人更应该要有梦想和希望,生活的意义实际在于为目标而奋斗、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过程。“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的现实意义非常好。”

这种思辨性作文题会引导学生认识到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思想性,而不是靠华丽的辞藻和“文艺腔”就可以成就一篇好文章的。

对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点评二: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是一则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是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得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那么,对于2013届的安徽考生,这则新材料作文题在考场应该怎么写才比较合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高考作文阅卷经验和一线写作教学体会来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应试写作审题立意最重要。这则材料的审题,我个人觉得要抓住材料中“一般人”“已经发生”“梦想”“为什么不能”这四个关键词,仔细审读:“一般人”应该是说话人也是命题者所否定的,“已经发生”说明是过去的事物,“梦想”一词则是最关键的中心词,也是这个作文题的题眼,广大考生应该要牢牢抓住,反复出现,“为什么不能”则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维,如此一来,这个作文题的较好立意,我们就基本可以把它确定为“勇于创新,敢于梦想,成就精彩人生”,这个立意应该是既比较符合说话人萧伯纳的原意——他的作品就以富有理想主义而著称,也比较符合命题人的引导意图——当今社会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梦想和创新都是比较缺乏而又必不可少的。当然对于这种新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是比较多的,比如大胆合理质疑,换个角度思考等等,应该都是可以的,不过恐怕不一定是最佳的一类立意。

应试写作材料组织不可少。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安徽的这个作文题,我觉得,审题立意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应试作文是会分类分档打分的,所以我们的考生要想拿个理想作文分,还得从写作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其实,如果是根据上面笔者提炼的那个作文立意,写作的材料是比较好找的,现在很多媒体都在讨论“梦想”这个热词,广大考生只要平时稍加留意便不会陌生,问题是要让自己的材料与众不同有亮点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觉得,如果考生能够做到这四个方面“熟例略说”“生例详述”“以小见大”“贴近自身”,即大家都熟悉的材料要少说略说最好不说;大家相对陌生的材料则可以叙述地比较详尽些;运用材料时最好能小中见大,小切口深分析;所用材料要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生活实际等,如此,才会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应试写作语言表达是重点。在高考作文的评价体系中,发展等级的得分事关重大,一篇作文能不能得个高分关键就在这里,而在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这四个方面,有文采相对来说是广大考生最有可能的,实际上,每年的高考考场高分作文也大多是因为在这个方面打动了阅卷老师而获得一个满意分数。所以说,我们的考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有亮点。其实这些要求在我们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语言运用模块就已反复训练了,只要我们的考生平时加强积累,考时学会迁移就完全可以了。

综上,纵观这次的安徽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我个人觉得,如果我们的考生真正做到了立意精准,材料新鲜,表达新颖这三点,作文得分就应该会比较理想。

安徽高考作文 篇七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那么,我相信,河上必有一座座桥,桥上满载着亲情、友情、乡情和爱国情……它载着你度过漫长的生命。到达彼岸的人们,莫忘了回过头思索一下你走过的路,跨过的桥。

生命悠悠,而亲情是一条永远扯不断的弦,在心中奏响永恒的爱的音符。曾记得,一人行走于西风瘦马相伴的古道,声声寒鸦的啼叫,给人倍添羁旅他乡的伤感,而猛然间,映入眼帘的小桥流水人家,竟给心灵带来不小的颤动,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忍不住倾泻而出,泪眼朦胧中仿佛是回到了家乡的村头小桥,袅袅的炊烟伴着稻米的清香弥漫开来。于是,抹干泪水,收起行囊,掉转马头向故乡的方向飞奔而去。

淡淡的忧,淡淡的愁,淡泊如水的友情宛如一条独木小桥。虽然简陋,却总在你最疲惫、最困窘、最需要一个厚实的肩膀来依靠的时候给你送来及时的温馨。曾经多少次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灰心丧气。“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何必太过忧愁”的话语如清风拂过耳际;曾一次次因学业上的挫折而满脸颓唐甚至打算放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朴实话语便如一弘清泉注入已近于干涸的心灵。古人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如同一座独木小桥,朴素简单却亘古不变的温馨。

一个人总免不了羁旅异国,面对着迥异的环境、文化,心中怎能不怀念故国。每每此时,想起沉默于康桥的徐志摩,撑着一支竹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后,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轻轻走,我在想,他是否打算轻轻的回归阔别多年的故国呢?

寒夜寂寂,冷月无声。我独自一人徘徊于曾是芍药丛生的二十四桥,它曾那么的极尽繁荣,歌舞升平,而如今,吹箫的玉人不在,茂盛的芍药不开,空留下一座寂寞的二十四桥,伴随着它的,唯有无声的冷月和几代人的漫嗟荣辱。美人逝去了,繁华逝去了,历史逝去了,唯有悲恨相生的爱国诗人的赤诚之心留下了,伴着二十四桥,永生永存。

生命悠悠,宛如奔腾的大江,让亲情、友情、乡情、爱国情挽着你跨越生命中的大桥。

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带来的7篇《最新安徽高考作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