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关注[苏人才]
自动获取验证码
输入密码:
<提示::输入验证码才可查看全部>

高三精选作文道德绑架【精选6篇】

时间:2023-06-14 08:11:43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道德绑架是什么意思 篇一

关于道德绑架的三种观点

第一种保守主义,认为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别人并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第二种自由主义,道德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不存在“义务”属性。第三种以偏概全,在遇到涉及到道德问题的。事件中,人们往往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现象,并没有关注到事件背后的原因。

道德是一个人内在修养体现,是一种人性真善美的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用同一套标准要求每个人,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每个人享有一定的自由。

道德绑架作文 篇二

1、道德,非绑架工具

道德在生活中可以起到约束自我而使这个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作用。可是也有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部分人会以道德的名义去胁迫或攻击他人,左右他人的行为,被称作“道德绑架”。

道德是用来约束自我的,绝不是用来“绑架”的工具。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道德绑架的例子,比如之前的老人子女没有买到全程的高铁坐票,中途被座位的主人请起来,老人女儿想挤着坐被拒,之后一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位,老人女儿却指责道:“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表示很委屈。在高铁上的座位都是大家花钱买的,让座是一个人道德高尚,有爱心的一种表现,但座位主人没有一定要让座的义务。她完全有自我选择让或不让的权益。而老人的子女既然是带老人去看病,买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一下这一点。高铁上是对号入座的,这与公交车是不一样的。如果对方让座就应该诚心感谢,对方若是不愿意,也不应该去指责对方,咄咄逼人。

公交车上让座的例子也不少,想一想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给需要的人让座,这是美德的宣扬,是传统美德的延续,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愿意让座。我也是,在我小的时候别人给我让座,现在我长大了,我也常常给别人让座。可我们现在也听到过一些老人要求年轻人给自己让座的新闻。事件中有些年轻人确实是因为身体上的不适,而拒绝了让座。我认为这是可以被认同的,如果老人真的需要位子坐,也可以问问旁边其他的乘客愿不愿意让座。真的没有必要出现对方拒绝让座而扇对方耳光的事件。道德可以让社会更美好,但它若是成为了“绑架”的工具,就只会宣传负能量,还把“道德”这个美好的词和“绑架”给绑在了一起,道德绑架若是盛行,只会让人心愈发愈冷,消耗他人的善良,最后只会让善良的人心被掩埋。所以我们要坚决拒绝道德绑架,要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什么是道德绑架,什么不是道德绑架。我们还在让位这个事情上说说吧,我们不能够因为有关让位的道德绑架事件听多了,而觉得让位就是道德绑架,而再也不去让位,认为凡是告诉我要让位的人都是在道德绑架。那我便在这说,当你见到有需要座位的人时,而你又正好可以让位时,请你不要吝啬你的善良。因为这个世界的黑暗永远不占主流,你若把爱心善良带给他人,你也会被他人以善良对待。就像我之前说的,小时候我被别人让位,现在我让位给别人,我相信未来我老了的那一天,在公交车上,一样会有年轻人像从前那样给我让位。当然,我们也不能认为所有老人都会要求年轻人给自己让位,这样的老人还是占少数的。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给一位老奶奶让位,虽然我离目的地很远。谁知我却遭到了老奶奶的拒绝,她告诉我:“我没两站就下车了,你们学生学习也辛苦,坐着休息会吧!”我本来就是脑子反应慢的人,奶奶的这句话我也是好久才回味过来,记得当时我执意要给奶奶让位,因为看她真的提了不少菜,有些重量。奶奶见我坚持让座,便坐下了。没两站奶奶就要下车了,同时又有一大波人上车,我想等等还会有很多人上车吧,算了,不坐了,多站一会也无妨。谁知奶奶刚站起来就拉着我,要我在原来的位置上坐下,她不想让我一直站着,同时她还表示感谢我的好心。她笑着,提着她的菜下车了。我愣愣的坐在位置上,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与我无关一样。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奶奶,心里是暖的,也让我坚定善良是正确的。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所传递的温暖,足以抵御未来的每一场风雪。道德不一定要有多高尚,但若是努力无限去靠近,你会变得更好。而道德绑架只会让那些在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在路上就心灰意冷,在路上就被击败。不是他们的内心不够强大,而是社会的舆论若不辨清明时特别可怕。

道德,约束自己,让自己更优秀,让温暖在社会上传递。道德不是绑架的工具,拒绝道德绑架,保护自己,守护道德的一篇纯净。

2、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顾名思义就是用自己的道德观强迫他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而在如今的中国,这种荒谬的事居然屡见不止。

例如,某富豪因为没有捐款,被极端网友骂的狗血淋头,甚至还说:“你有那么多钱,应该捐出去一份,反正那些钱对你来说不值一提。”“一点善心都没有,捐点钱怎么了!”“你不捐就是不善良”等等疯狂的言论。

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关于孝方面的“儿子就应该把父母接过去住,女儿就应该老实在家里做一个家庭主妇。”“赚来的钱就应该全给父母。”等。也有关于其它方面的“年轻人就应该给老人让座、不让座就是不道德”“遇到乞丐就要发善心给钱,给少了就不道德”“小孩子还小不懂事,让着他点哈。”“歌唱节目自爆家里穷苦,希望评委老师通过比赛。”“你弱的人就应该被照顾,有能力的人无需帮忙”“我年纪大,插个队怎么啦?”等等,数不胜数。

我只想说,只要不违法,不违背自己的道德线,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需在意少数的疯狂言论,相信在这个文明的时代 ,还是正常人居多。

3、拒绝道德绑架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也是我国流转至今的美好品德,有时候也会被当作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追求道德,本是一种良好品质,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衍生出一个新词: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公交车上时“现在的年轻人啊,越来越不懂事了,看到老人都不会让座了”,亲戚带着孩子来家里玩时“不就是一块表吗?摔坏就算了,他只是个孩子,不懂事,你和他较什么劲”,路边看到乞丐给了点零钱时“看你穿得那么好,怎么只给这么点啊,我那么穷,你不应该多给点吗”,在明星微博下的评论“这么有钱还不如捐给山区,只会贪图享乐”

他们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一旦不一致就会出言讽刺,仿佛别人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道德绑架便是以道德作利刃,当为人提倡的道德变成了束缚人的枷锁,它便也成了导火索,只需一个火花就能将这个社会引爆。

道德应该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是一种良好的意识形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这些都是优良的美德,为整个社会都增添几分温暖人心的色调。可是,道德绑架让原本的美德变了味,当礼让从美德变成义务,当行善从主动变成被动,这个时代也像被颠倒过来一样。这样的绑架实在可怕,麻痹了人们的善良之心,挟持着大众的选择权利,这样的行善早已成为压在心中的负担。当人们已经害怕厌倦了,道德也就随之瓦解。

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道德,理性反对道德绑架,让道德绑架不再是行善的绊脚石,让社会被善意和温暖拥簇着,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

4、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人打着道德的名义,去要求,胁迫或者攻击别人。采用着圣人或者超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我们周围几乎时刻都发生着道德绑架的事情,不论是电视上播报的新闻,还是身边发生的事情,都让人感到不舒服。

运动会上有项目没人报,便强制让谁去,不去就说是没有集体意识。把自己感动的事情分享给朋友,别人没什么反应就说是冷血。动车上给老人让座原本是一种美德,但现在却形成了一种捆绑。这些事情屡见不鲜,给我们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运动会原本就是让人开心放松的时间,每个项目都是自愿去参加,有能力的人也不会故意不报。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强制别人去参加他们并不擅长的项目?并且并不是没有报名就是没有集体意识,他们也会在其他方面为班级做出贡献。分享感动原本是增进友谊的好方法,但却经常结束一段友谊。不论感动与否都应该尊重别人的观点,你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如果朋友被感动了只能说明你们很投缘,不感动也不代表连朋友都不能当了。而对于地铁让座这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引用网络上的一句话“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指责别人,每个人都有让或者不让的选择。让了给别人一句“谢谢”,不让也不用去指责别人。

每个人都不容易,不绑架别人,不被别人绑架。道德绑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帮助人们拥有的道德意识,但同时也会寒了很多人心。因为总是有很多自以为热血,实际上只是在凑热闹的人在“真情实感”的实施道德绑架。

5、道德绑架,危害你我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在当今社会,这种现象层出不穷,竟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利用他人善良为非作歹的行为应坚决抵制,否则危及你我!

曾人一人因其女的病向六位富豪索要钱财治病救人。却只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旁观者迅速殂成两在阵容,一边指责此人“道德绑架”,一边谴责富豪一毛不拔。明理人都十分清楚其中的是非对错。不捐助的富豪有错吗?拥有巨额财务的人一定要回报社会吗?依我所见,富豪没有错,帮助他人只是一种义务,帮与不帮是自己的选择。而此人利用他人的善良无理取闹,却是不对的。如若真的危机当头,也应通过正确的渠道筹集钱财,而不是通过道德绑架逼迫他人就范。这样于已不义,于他人不利。

更为离谱的是,一位老人因坐公交车没被让坐,竟堂而皇之的坐在一名乘客腿上破口大骂。这样情景让人心寒,年过花甲的老人无人让坐,以道德的名义逼迫他人让座。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我们应该深深的反思这种现象,难道“道德绑架”会让你披荆斩棘,心想事成吗?其实并不会,只会让我们的心逐渐变冷,不再有爱,不敢再爱!

我们必须要向“道德绑架”说不!

道德绑架优秀精选 篇三

那天遇见乞丐乞讨,便翻找兜里的零钱,刚好有三个五毛钱的钢镚。正要给乞丐时,有两位看着比较有钱的大妈凑了过来,一把将我的手扒拉到一边,一人给乞丐10块钱。我愣了一下,才把三个可怜的钢镚小心的放在那两张纸币上面。乞丐托举双手,不停冲两位大妈感谢,似乎没我什么事儿了。

也罢,我这人就这样,向来碰见乞丐,总是要表示表示的,至于乞丐理不理我,从未想过。我转身要走,就感觉有人扯住了我的衣服。回头一看,是那两位大妈。

找我有什么事么?我一脸茫然。其中一位叉着腰相当不屑地看着我,十分不高兴地说,我俩老太太都一人给了乞丐10块钱,你怎么才给一块五,你看合适么?另一位大妈也叉着腰,不时的附和。我完全蒙了,我这是遇见神了,他们三个不会是一伙的吧?想自己也算是“行善”多年,还头一次碰见这样的。两位大妈见我像个似的杵在那,便提高了嗓门,指责我没同情心,不善良,不讲公德。围观的人开始议论纷纷,但是最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要求我再给乞丐10块钱,否则甭想离开。好汉不吃眼前亏,我扔下10块钱后才得以脱身。

离开了很远,突然又听见两位大妈的声音: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样呢。得,我又罪加一等,我竟因为10块钱,把其他年轻人都给连累了。

一件根本与那两位大妈没有任何关系的事,两个根本与我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就这样神奇地变得有了关系。什么都甭说,我感谢那个乞丐!

林子大了,什么鸟人都有,你见到的,远远不及这世界存在的。

朋友养只小狗,平时宠爱有加,却从不带着出门。有一天,小狗一直蜷在客厅的角落,只是偶尔望望门口。朋友以为小狗病了,便将宠物店的医生请到家里为小狗诊治。医生随便询问了朋友几句,又摸摸小狗的。脑袋。小狗见到生人立马兴奋起来,围着医生转,还不时地汪汪几下。医生说小狗在楼上太久了,领出去遛遛就会好的。

朋友倒是听话,抱起小狗就去公园了。公园里有很多人,大家都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朋友。朋友看看自己怀里的小狗,心想,可能自己抱着小狗显得太另类,于是就把小狗放到地上。小狗第一次被领到公园,都谈不上兴奋,简直疯掉了,开始撒欢儿地蹽,见谁跟谁汪汪几声,还不时地钻到人的裤裆下,咬人家裤脚。有害怕的,特别是小孩子,都以为小狗要咬他们,一边忙着躲闪,一边厉声尖叫。

有人开始指责朋友,一个公共场合,怎么能把狗撒开呢,太没有道德,太没有公德,太缺德。不一会儿,围过来好几个人,你一言,他一嘴,无一例外,都在指责朋友。朋友满头大汗,抱起小狗转着圈不停地给大家作揖赔罪。朋友定下神来一瞧周围这几个人,有隔壁单元的李家大爷,有兄弟单位的王师傅,有曾经一起打过牌的张婶,有一起聊过天的赵大哥……都熟人。朋友差点喷血,他们昨天还带着各自的小狗在公园遛来着,今天竟责备起别人了。朋友无语,抱着小狗冲出了包围圈,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领小狗出来了。

朋友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我在一旁一直呵呵地乐。临别,我跟他说,那天可能是社会道德日。

《道德绑架》演讲稿 篇四

有一种道德绑架,叫做“我都是为你好!”

“我们都是为你好”

“我们不会害你的”

“我们做这些都是为了你”

这些话伴随着我们升学、择业、辞职、找男朋友、结婚生子的每一个选择,每当面前出现岔路口的时候就会听到。但有多少个“为我好”只是披着善意外衣的“必须按我说的做”。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为你好”,叫做因为爱你绑架你。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父母,都是希望能够把爱给孩子的。

然而,爱到底是什么?如果说父母真的都懂得如何爱一个孩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家庭制造的创伤?

我想我并没有权利去指责任何尽他们最大努力去爱自己孩子的家长,同样,我也没有权利去说服你什么样的爱对孩子更好。

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着把原来我们认定是“爱”的行为和语言,拿出来仔细觉察,甚至怀疑,也许会对这个问题有更好的解答。

一、“我都是为你好”

为什么你却不领情?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

“听我的,你穿这件衣服真的很丑,换我说的那件出门!我说这么多,还不都是为你好!”

“你不要选绘画专业,出来肯定找不到工作,还是学计算机吧!我现在这么强迫都是为你好!”

“你赶紧考个公务员啊,等毕业了就可以进事业单位,多稳定,多好!我这么说都是为你好!”

亲爱的,你听过多少次这样的“为你好”呢?

有一种家长(妈妈或者爸爸),他们的确是倾其所有的对你好,他们每天醒来第一个想到的人绝对是你,他们为你做早餐,为你洗衣服,你上小学时他们会每天督促你写作业,载你去各种课外辅导班,你上中学时他们十有八九还在帮你整理书包,帮你收拾房间,帮你打理一切你不愿动手的事情。

可是很多时候他们的“牺牲”和“帮助”也许并不是你想要的。但是他们觉得你需要,你就是需要。因为,“我都是为了你好”!

说到这里我想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妈妈非常希望我可以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但

是买房真的不是我想要的,我们就在这件事情上有了争执。最终房子我还是买了,可这个结果好像没有让我们中的任何一方满意。

我们彼此牺牲着,然后共同制造了一个我们都不喜欢的局面。

我想我们并没有谁对谁错。一个倾其所有,只为给女儿她觉得女儿需要的安全和稳定;一个尽心竭力,只为让妈妈放心的想到“现在我女儿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住了”。可悲的是,在这件事情中,我们都不快乐。

她会觉得委屈,因为她的养老钱都给了这所“给我买的房子”,她甚至有一次跟我说她没有去看病,因为她觉得要先尽一切可能攒钱,来支付房子的首付;我也觉得很委屈,因为我也把自己银行卡上的钱一分不剩的拿出来付首付,在未来还要为这所“为她买的房子”赚钱,甚至要牺牲自己的一部分自由。

我甚至觉得很歉疚,因为我对他们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够安享晚年,能够在人生的中真真正正的为自己活一次。

可是现在他们没有更多的钱享受生活,我也因为要还房贷而无法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就像我说的,我们彼此牺牲着,却共同创造了谁都不幸福的结果。

这就是权威型家长的困惑:为什么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却从不领情?

二、“我是你爸爸”

你怎么能质疑我?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结果?

这可能要从我们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儒家哲学说起。儒家文化强调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文化里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不得不死”,有多少的无奈和孤独?

我们的文化里总是在强调: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我们需要为了自己的家庭,家族,国家或者民族去牺牲自己。

可是那个弱小的“自我”又有谁替我们去完成呢?我们个人的梦想,我们不同于家族或者国家的愿望,又有谁可以去实现它呢?

其实说白了,我们的父母一辈子都在为他们自己的家族和他们的父辈牺牲,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代代相传的自我牺牲。如今,他们也用同样的方式,希望我们可以去为他们的价值牺牲。

虽然不是所有家长都如此,但有一些家长们的价值观受传统影响很重,这种影响会体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你“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我甚至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位就是被家长们炒起来的;

比如你必须跟什么样的人结婚-如果说结婚的男方必须有房,那么北京惊世骇俗的房价也肯定和岳母们有关;

比如你必须在什么年龄结婚-“剩女”这个概念在欧洲和北美都是闻所未闻的,它,也是男权社会的产物。

甚至如果你是同性恋群体的一员,sorry,你可能会被逼着和异性结婚。

其实价值观单一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因为我相信在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多元也是逐渐形成的。

但可怕的是儒家文化里我们刚刚提到的“父权”。这样的父权,让沟通几乎成为禁忌。我的来访者们曾经无数次跟我说:我没有办法跟家长沟通,尤其是自己的父亲。

这个原因很简单,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跟你沟通的时候,态度永远是:我都是对的,你要听我的。那么这个对话怎么可能有流动?它最多只是一场两败具伤的说教。

写到这里,我想跟亲爱的你说明,我并不是想在这里谴责这部分家长。相反,我深深的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他们深埋在心底没有被完成的自我,他们该有多么的孤独,他们在这种“去个人化”的文化中,又放弃了多少跟主流不符的自我价值!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延续这样的自我牺牲,我们到底要如何给予我们自己的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爱?

三、“我从来都没有做自己”

你凭什么做自己??

我曾经在自己的团体咨询中问过小伙伴们一个问题:做自己和容许别人做自己,到底是什么关系?

一个从来没有做过自己的人,会容许别人做自己吗?一个能够做自己的人,会容许别人做自己吗?

这些问题我并不知道答案。但当我做了并不符合父母期待的人生选择,听到父母或者是周围人口中说出的“自私”两个字时,我不得不开始反思,到底什么叫自私,到底什么又叫做不自私?

如果说“做自己”意味着去表达自己最深切的价值,意味着表达自己全部的天赋,意味着找寻和实践属于自己的意义,意味着真实的聆听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意味着去自我完成和自我实现,而这些表达和实践也许并不符合父母以及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期待,那么这样的“做自己”到底是不是自私呢?

从前我学土木工程,因为父亲是工科出身,当了一辈子的工程师。现在我学心理学,因为它是我觉得能够发挥自己全部天赋,和实现我最深刻的人生意义的最好方式。在我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我跟父母的关系曾经一度紧张过。

当时妈妈说我自私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只考虑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却不顾及她和爸爸的担心和焦虑。可是亲爱的妈妈,你要我如何为你的情绪负责?你的焦虑,到底是应该由你来平复,还是由我来平息?

没有人可以为别人的情绪负责,因为只有我们自己能够跟自己的情绪共处。

当然我的确在那时候有很多跟她的顶撞和反抗,这些的确是我当时做的很差的地方。但回过头来想想,我甚至觉得每个人都需要那么一段叛逆和“自私”,需要那么一段跟家长和这个社会所有期待的分离,来完成自己。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我们当时的叛逆和“自私”,而是我们不断自我牺牲,去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变成他们需要我们成为的样子。

并且总觉得这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并且同样要求我们的下一代说:“亲爱的孩子,我对你的要求,都是在为你好……”

道德绑架作文 篇五

就在一小时前看到这个新闻标题时就觉得有些讶异,这到底是受到了多大的委屈需要使用如此这般式的方式表达抗议呢?不知道这是否也算得上是这几年特别流行的词——道德绑架?

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得而知,只是突然间发觉到伴随着个人主义意识的愈来愈强,一部分人的行为在一部分人看来似乎是越来越不能被理解,而同时,这些事件的主角反而越演越烈。就个人所记得的这几年类似此类新闻的有:广场舞,到此一游,地铁占座,地铁饮食,公共场合情侣行为等等,有人说是素质问题,(真的只是素质问题么?我不是社会学家,正确答案我不知道。)看到这类新闻的相关评语更是让人觉得人类思维逻辑的强大,具体不愿也不必细说,毕竟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只是很多时候在我们行使我们权利的时候最好也能记得相应的义务——尊重他人。毕竟,权利和义务是并存的,倘若人人只履行义务而失了权利那是体制问题,人人只顾行使自己权利而忘记相应义务那你所谓的行使的权利并非权利而是赤裸裸的伤害,这种伤害的对象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别人,更可能是双方。

《道德绑架》演讲稿 篇六

论当代中国慈善受到的阻力——道德绑架

慈善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人类社会的润滑剂,也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它所表达的善意和爱心,有助于克服社会的疏离和隔膜,增强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友善,从而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慈善”的释义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给予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其目的是做好事求善报。国外词义的翻译:慈善是出于对人类的热爱,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然而,当今慈善事业受到了“道德绑架”,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有困难者应当怎样求得别人帮助?行善者应当以怎样的方式行善?这些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

白血病患者跪借百万

6月,24岁的莫向松带着14名同学跪在成都市武侯区新希望大厦门外,他们手中捧着玫瑰,身上缠着玫瑰,头上戴着玫瑰……写有“借我一百万,我打工还你一辈子”的标志牌,道出了此举的目的――希望打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以获得100万元的借款治

病。莫向松,成都某职业学院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级学生,去年11月被确诊患急性白血病。莫向松表示,目前养父母为给他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治疗了,前段时间有位热心网友建议他找富豪借钱。因为其就读于畜牧专业,所以把目光投向中国畜牧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莫向松说,手持玫瑰花目的就是倡导更多人力所能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他希望能够到借款企业去打工,慢慢偿还借款。下跪求借款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多日,舆论哗然。某门户网站的民意调查显示,有接近六成的公众认为:这不是借钱是“要”钱,是道德绑架;有接近三成的公众认为:为活命这一做法可以理解,但用错了方式。换句话说,近九成人认为此举不妥。

裸晒下跪索捐

许智豪裸晒希望杀死癌细胞,下跪求富豪捐助100万,因为这两起事件,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莫向松“红”了。无数媒体追问他背后是否有人策划,他一直否认,后来却公开承认,的确有幕后推手王某帮他策划了裸晒、下跪。

一开始,虽说莫向松的举动存在炒作的嫌疑,但那是真切的在困境中挣扎的姿态,情有可原。现在他公开承认存在幕后推手,也就是说,“下跪借款”是一出精心策划的戏。即便身患白血病属实,这样的求助方式非但不能获得同情,反而会招致反感,惹来非议。可谓“索捐不成,倒蚀一把米”。

面对一出出闹剧,我们可以向不幸的人表示同情,伸出援手,但

于此同时,也必须向各种各样的索捐行为说不,不论当事人是多么迫切需要救助。短期看,假如各种“索捐”都能有所收获,那对需要救助的人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但长远看,对整个社会慈善文化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则是一种摧残。

做慈善,是自愿主动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道德驱使。捐款行善,也是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而且在严格意义上说,因为“索捐”而被迫的给与,不能算作慈善。倘若捐赠带上了“被逼”或者“无奈”的成分,显然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索捐”更像是道德勒索。

面对“索捐”,被求助者往往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显得十分被动。如果答应索捐者的要求,那多半要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公然拒绝,则可能遭到舆论的谴责。事实上,这正是慈善文化不健康的表现。并不是富有的人就必须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对求助者“来者不拒”,同时,也不是有难的人,就有权利索取捐赠,并且大肆宣扬。 更严重的是,有能力进行慈善活动的人,面对“索捐”带来的各种无奈与困扰时,很难相信他还能加入慈善的行列。这对于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何尝不是憾事。

要让慈善发自本心。慈善的基础是自愿,自愿是慈善的前提,“下跪”和“强捐”都违背了慈善的基本准则。慈善是发自内心的博爱精神,是源于心灵的高尚行为,捐与不捐、捐多捐少都是个人的选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采用任何手段强迫捐助者捐款,发自本心的自愿捐献是慈善事业能够长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石。

莫让慈善伤了爱心。慈善是在慈悲心理驱动下的善举,其前提是真心,其动力是爱心。显然,“点名式慈善”“强迫式捐款”,非但不能献出真正的爱心,反而会让爱心受伤。慈善的本意就是号召人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不是“心甘情愿”的奉献,“爱心”就变了质。一次慈善义举就是一场爱心雨露,但莫让“伪善”伤了“爱心”。

别用道德绑架慈善。在“跪求借款”事件中,那位董事长如果不借款,是否会被贴上“为富不仁”的标签?求生欲望不能作为采取过激方式的理由,用道德绑架慈善并不合适。当慈善被道德绑架,人们看到的不是慈善的大善大德,而是攫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逼迫捐款,最大的危害是扭曲慈善精神。

维护慈善中的尊严。求生的本能让这2人不顾一切去抓救命稻草,其情可悯,但采取下跪这种“有失尊严”的方式求助是否可取?求助者不能因为“差钱”而失去尊严,施与者不能因为“不差钱”而伤害求助者的尊严。慈善是大写的字,背后有一个有分量的词汇,就是尊严。 打造慈善健康环境。用出位、出格的行为吸引关注,以获得救助,被要求行善者的尴尬和无奈正在于此。如果求助者寻求制度化的救助,能不能得到活命钱?现代慈善理念、慈善环境氛围、慈善制度法规是慈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慈善走上良性轨道的支撑。这需要慈善方的真诚和热情,需要受助者的理性和冷静,更需要社会的机制和责任。

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带来的6篇《高三精选作文道德绑架》,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范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