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关注[苏人才]
自动获取验证码
输入密码:
<提示::输入验证码才可查看全部>

致命id观后感600字(6篇)

时间:2023-06-20 16:36:48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6篇《致命id观后感600字》,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一秘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致命id观后感优秀范文字 篇一

乍一看电影介绍还真以为这电影讲的是一个杀人游戏。不过出现在普心上面的电影应该不是那么简单吧。一开始还真以为凶手就是10个旅客中的一个,以为其中一个患有人格分裂障碍,杀了人都不知道。

而且尸体会突然消失,旅客死得好离奇,似乎不是人为的,你以为凶手是天才或凶灵,一切都天衣无缝?但是看完整部片子,里面出现的所有人物(旅客还有旅馆老板等其他人)其实只是人格分裂的杀人犯的人格罢了,而这个一人接一人死亡的杀人游戏也只是杀人犯进行人格分裂的过程中幻想的故事罢了。 一个人格分裂的杀人犯在受刑之前接受一场审讯,当晚他意识中扮演的人格有:一对赌徒情侣、小孩、小孩的妈咪和小孩的继父、女明星、罪犯、警察、司机(曾经在洛杉矶当警察,正义、果敢、有责任心、帅气,这个人格是审讯当晚主要饰演的人格)、妓女,旅馆老板A(真正的旅馆老板被杀害冰藏在雪柜),共十个人格。这些人格被杀人犯分裂为因为暴风雨而逼迫留在motel的十个落难旅客。小孩的妈咪因为车祸,在到达旅馆之前就已经严重受伤,失血过多,甚至休克。他们一个一个被离奇杀害,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个人格逐渐消失。法官被成功说服,认为杀人犯的有害人格已经消失,剩下来的是善良的人格,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宣判杀人犯缓刑。但是,当我们都以为真的是这样的时候,我们以为的最后只剩下一个的分裂的善良的人格(妓女)被杀害。被谁杀害?原来我们都遗忘了一个小孩,就是片中妈咪因被撞以致最后死亡,继父因保护小孩而被撞的那个不显眼很少说话的小孩。

这正好印证了杀人犯自己就是因为童年阴影而人格变态,分裂,杀人。 另外,我想到一点,电影用一个不起眼不爱说话的小男孩作为最后被发现的杀害所有大人的残忍凶手,大概就是看中了观众的心理弱点,谁都以为小孩子手无寸铁,根本无可能成功地毫无破绽地杀死了那么多人,我们在猜想凶手的时候一直忽略了这个小男孩,其实,也可以联想到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相似地,我们在电影《追凶20年》也可以发现,一个小男孩竟然是变态奸杀犯,而这多宗连环奸杀命案也是发生后的20年才得以发现。 当一个小孩受到重大打击,他的心灵会严重受创,童年经历和回忆会给小孩心灵烙上印记,对日后的人格造成很大影响。

片中杀人犯回忆起小时候,录音说到妈咪是妓女,犯过盗窃罪(所以后来的由他人格分裂出来的旅馆老板A便偷钱偷东西是个赌徒),这个杀人犯小时候被妈咪虐待,被困车中,遗弃在汽车旅馆,这应该就是为什么电影故事发生在汽车旅馆、被分裂出的旅馆老板A的角色是个赌徒,又偷钱,而且那么讨厌妓女的原因吧。 片中,精神科医生说到,\"分裂人格是邪恶的来源\",我认为表明精神科医生特别眷顾精神方面有障碍的人,认为是他们的内在人格犯罪,而不是肉体犯罪。我们从患者的日记中获知,其日记笔迹、语调、观点明显不同,是多重人格的观点,暂时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他们。他们精神错乱,不知道自己犯的罪,故法院不能让患有精神障碍的杀人犯被判死刑。 片中的旅客在接连有人死去后开始寻找规律,最终发现原来各位旅客都是5月10号生日的--其实这一天是患有人格分裂的杀人犯现实中的生日。再一次印证,分裂出来的人格都是以真实本人的经历和人格为基础的。电影最后呈现了一些之前没有出现的镜头:\"妈咪\"被撞时偷笑,故意让\"继父\"来救以致让\"继父\"被撞死,可见小时候爸妈对他的关爱有可能严重不足,对父母的依附程度极低。片中一开始对杀人犯的录音就已经讲述了小孩小时候就被妈咪困在车中而去接客(他妈咪是妓女),最后遗弃在motel(汽车旅馆)中。他脑中这一连串细节让他记忆深刻,并且重复出现。

因此杀人犯被审讯当晚分裂人格幻想出来的故事就发生在汽车旅馆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人格分裂的人也有清醒的时候,当他们被\"召唤\"回来,他们能够与人正常对话,有正常的思维,而不是活在自己分裂的人格当中。但是被照镜子时,他们也会有不认识自己的脸的时候。转换人格似乎会令人头痛,而影片主角就当精神科医生是一个专门治疗--头痛的医生。 最后,我对电影的最后一句对白特别深刻:\"妓女没有第二次机会。\"然后一锤敲下去。可见他对妈咪的恨是有多深刻啊。小孩子还是要好好爱啊,否则以后心理变态了就酿成悲剧了,咦,毛骨悚然。

致命id观后感优秀范文字 篇二

“当我走上楼梯时, 我看到一个不在那里的人, 今天他又不在那里, 我希望,我希望他会永远消失。”

电影开头,精神科医生在播放连环杀人案凶手芮佛与医生对话的录音带,手中翻阅的文件里交待了他的一些背景:单亲,从小被妓女母亲虐待导致形成多重人格。(芮佛的话以及医生翻阅的文件里交代了一些与后面有呼应的细节,曾被遗弃在汽车旅馆,芮佛的生日是5月10日,他说这首诗是自己小时候写的,让医生随便称呼自己什么名字都可以,等等)。

半夜检察院法官被通知紧急召开监听会,医生作为辩方证人要证明芮佛是精神错乱者。

场景切换,半夜,下着暴雨的内达华州公路上,一家三口的汽车突然被一只高跟鞋扎爆胎,男人停下修车,女人站在车外为其打伞突然被男主(女明星的司机)开车撞倒,女人受伤,儿子在车内目睹了这一切。暴雨手机没信号,男主将一家三口带上车找医院,路过汽车旅馆进去求救,旅馆里也没有信号,联系不到医疗服务。将女明星和一家三口安顿在旅馆后(女明星住8号房,一家三口住4号房),独自驾车找医院,路上载了车子熄火的妓女(高跟鞋的主人,带上挣的钱准备回老家),公路被水淹了无法开车去求救,车子报废的男主和妓女只能搭上了小情侣的车回到汽车旅馆。妓女住进7号房,小情侣6号。这时押解犯人的警察也来到旅馆住进了10号房。男主,女明星,一家三口,小情侣,妓女,警察和犯人,旅馆老板,全都被彻底困在了汽车旅馆内。

暴雨一直持续,女明星离开房间去外面找信号打电话被神秘人杀了,察觉到动静的男主在洗衣房里发现她的头颅和门牌号10号的钥匙,之前住10号房的警察急忙赶回房发现犯人跑了,男主和警察让惊吓的众人待在旅馆大厅,推测下雨犯人跑不远就出去找犯人。情绪崩溃的小情侣在房间里吵架,关在厕所门外的男生被杀,女生跑回众人中间。旅馆老板在此期间趁乱去女明星房里偷拿了钱包。犯人一路逃跑发现竟然回到了旅馆,被抓男主和警察抓住五花大绑,让老板看着,中间二人起了冲突。男主给情侣男生的尸体拍照,并对妓女讲了自己因为受不了当警察的压力所以请了病假,有头痛的毛病(我才开始意识到男主是不是芮佛多重人格中的一个,身份不简单,不然为啥全程带节奏)。发现尸体旁边也有挂了门牌号的钥匙。这时警察发现被绑着犯人也被杀死,旅店老板被众人当做凶手质疑,老板辨称无辜,挣扎时冰柜里掉出了一具尸体,想要开车逃跑意外将一家三口的男人撞死。 镜头切换,监听会上,医生拿出一本芮佛的笔记作为其有精神分裂的新证据,并说明自己通过让芮佛服用药物而将其多重人格聚集到一起。芮佛被带到。 老板被绑了起来,他宣称没有杀人,真实身份是一个穷途末路的赌徒,来到旅馆时发现原来的旅馆老板已经死了,他将尸体藏在冰柜,顺势顶替成为了老板。众人蒙逼了分不清凶手到底是谁,情绪激动的警察不相信老板所说一口认定凶手就是老板。旅馆内的人相继死去,众人冷静下来开始思考,旅馆内的所有人是否是因为具有某个共同点而要被一个个杀死。这时发现床上的一家三口女人死了身边是门牌号6号,反应过来的众人在外面死于老板车下的三口之家男人的尸体上找到门牌号7号,男主开始恐慌,让情侣女和妓女带上孩子驾车离开,车子起火(妓女未上车),两人当场死了尸体却不见了, www.shancaoxiang.com 不仅如此,三口之家夫妇、犯人、情侣男、女明星的尸体全都消失了。这时活着的人还有旅店老板,男主,警察和妓女,通过入住登记的ID信息了解到旅馆内的所有人(共9人,没提犯人和小孩)生日都是5月10日。男主开始念起了开头芮佛的诗(此时我才确定了他是芮佛的人格之一)。

镜头回到监听会上,男主(其实就是芮佛,此时他的人格是男主)被医生询问发生了的事情,男主将旅馆经历的一夜告诉了大家,大家拿出芮佛的照片和他所杀害的人的照片,问他是否认识,男主否认,医生递给他镜子,镜子里的脸正是芮佛。医生道出了真相,旅馆内的所有人,都是芮佛的人格,他所接受的药物治疗的作用是让这些人格相遇以减少一些人格(通过旅馆众人里芮佛的凶手人格杀人完成),医生嘱托他回到场景里找到凶手人格将其杀死以使芮佛回到无辜的人格来获得赦免。

男主回去,妓女在警车上发现了警察和犯人的档案,其实他们都是被押解的犯人,真正的警察已经被杀死,假警察发现后追杀知道真相的老板和妓女,老板被杀。男主这时认定真正的凶手是假警察,与其同归于尽。天亮以后,唯一活下来的妓女(芮佛仅剩的一个人格)离开旅馆回到老家,买下了梦想的橘子园。监听会结束,芮佛案延迟。(这时候完全已经相信了真正凶手是假警察,只剩一个无辜的妓女人格的芮佛要过上幸福生活了喂!)

医生将芮佛带往疗养院治疗,押解路上。芮佛又开始陷入人格争斗:橘子园里的妓女在树下发现了门牌号,抬头发现了小男孩,原来他才是真正的凶手!(完全没想到!)妓女被杀,凶手成了芮佛的唯一人格,此时已是邪恶的芮佛将医生和司机杀了,全片结束,响起了开头的诗,声音是小男孩的。

芮佛的凶手人格(小男孩)知道医生安排的一切,用男主人格将医生骗过去了,来了个大转折成功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一个疑问:医生所认定的10重人格分别是男主,女明星,情侣,一家三口中的夫妇,旅馆老板,妓女,警察和犯人,还是有小孩而没有犯人。从犯人谈判却回到了旅馆猜测他应该是人格之一,那就不包括小男孩了。

总评一下,全片给4星半太精彩了,一个半小时的电影里节奏紧凑,引人入胜,所以我才会被最终凶手是警察的想法带到沟里去吧。最精彩在于大反转,凶手赢了,芮佛没有一个美好结局,还是没得救。不足点在于,小男孩是开了挂吗杀了这么多成年人还没被任何人发现,有点牵强。还有就是门牌号,死去的人格有的有,但情侣女,旅馆老板还有犯人(不知道是否属于人格之一)就没有…没明白是失误还是别有用意。btw,向约翰库萨克的颜和气质低头!

一些细节: 1.芮佛的童年阴影来自妓女母亲,所以无辜人格里死的最悲惨的就是妓女:以为成为唯一幸存者逃出生天,过上梦想生活,结果也难逃厄运。  2.小男孩是凶手其实也有细节暗示。第一:旅馆的人一个个死去时他都看到了,作为小孩子没有一点害怕或者激动的情绪。第二:让男主以为和情侣女一起死了以后开始使所有尸体消失(这样才能不让自己的尸体没有出现在车里显得可疑)。第三:监听会上的人们反复提到的芮佛的童年阴影,开头录音带里芮佛说诗是小时候写的,小男孩的遭遇也有芮佛小时候的缩影。

《致命ID》观后感1200字 篇三

这部影片的确不错引人思考,我在网上看了一些对该影片的解析,但总觉得差强人意,至少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麦肯(胖子)受到虐待,为什么会产生十个人格,例如《搏击俱乐部》一个现实中缺少的人格取代了他本来的人格,主人公有了满足感不就行了?再说一般人产生俩仨很难的,他为什么会产生十个?第二,为什么会杀人,这样问看起来有点2,但精神病也有自己的逻辑,例如《禁闭岛》的男主角虽然整部片子都在犯2,但最后还是有他的逻辑在里面。

问题先说这么多,先看看片名,ID指的是本我,致命ID实际是指致命本我,我刚开始看片名,我以为题材是黑客大战。本我是指人最为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所以,看过影片的人都知道,本我就是那个孩子,与之对应的自我是指协调机制分别是那十个人,当这个孩子受到虐待时,本我时刻想报复社会以及施虐方,但因为是孩子没有力量(或者是超我的存在,超我指良心,一切道德规范),自我为了保护自身思想心灵,便生成了心理防御机制,来对抗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

大家还记得医生提到的诗吗?这首诗片头片中片尾各出现了一次,当我走上楼梯(人格掌控肉体时),我见到一个不在那儿的人(只有肉体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可以上班了),我希望永远都见不到他/我希望他永远离开。(我希望永远掌控肉体,不让本我再受到伤害)。看到这首诗,就不难感受到小男孩所受到的痛苦了吧,为了逃避虐待,小男孩幻化出许多人,产生出的人格都觉得要保护小男孩,所以宁愿自己受虐待。在小男孩幻想出的人格中,他们进行不同的生活,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十个人,我刚开始是觉得也许一个人受到虐待也接受不了,十个人轮流,那么每个人承受的就会小很多,后来觉得不对啊,麦肯还有点自闭症,根本不会察觉到外界所发生的一切,只是偶尔才会有个人格出来几分钟。我查看了一下自我防御机制,也许这十个人分别代表十种防御机制的一种,我粗浅认为代表如下:否认(情侣女)、压抑(孩子父)、合理化(孩子母)、移置(情侣男)、投射(囚犯甲、乙)、反向形成(不良的女人)、过度代偿(司机)、抵消(店老板)、升华、认同(明星)。网上有些分析说是这十个人代表麦肯的十种性格,这也有道理,但我觉得在那种情况下,产生性格或好或坏做什么用呢?防御机制倒可以帮助小男孩躲避矛盾,创造暂时的心理安宁。

本片心理医生有个错误,认为其中一个分裂人格是杀人凶手,因此利用药物消灭其他人格,让好人格占据麦肯的身体,但自我因虐待产生出的人格与本我抗争显然力不存心“人的欲望不可能被毁灭,毁灭即死亡”所谓哀大莫过心死,此时的超我,就是最后的一点良心和道德规范也会因为被消灭而退缩,自我的防御机制本来就是为超我和本我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但当全部都被毁灭的时候,本我肯定占上风,男孩本片中就说了一句话“不良的女人没有第二次机会”。也就是他对母亲的恨已经到达了无法容忍的态度,为什么最后一个杀不良的女人,也许是超我(司机)的保护吧。

我也许没有说明白,但我的理解就这么多了,欢迎讨论。

致命id观后感2400字范文 篇四

一本超级爆炸的悬疑片,整本影片,所有情节都有伏笔,没有一个无用镜头,整体逻辑毫无BUG,不像其他大多数悬疑电影爱故弄玄虚,看完后再往回思考漏洞百出,致命ID的编剧功底可见有多牛,所以我今天特地要安利这本电影给大家,不管你喜不喜欢悬疑片,这本能让你感受什么叫,你品,你细品,真是到了细思极恐的地步。影片的开头就交代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将要被执行死刑的犯人,也就是影片中的胖子,可能患有精神病而要举行听证会。其中的细节交代胖子犯了连环凶杀案和胖子的母亲是个妓女。第二个就是11人被困旅馆的连环凶杀故事,也是影片主体部分。下面我们来看下这本影片的精彩花絮。

影片中的主角,我们简称为胖子,他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片中出现过“存在与虚无”这本书,作者是保罗萨特,这本书大概讲了些什么呢,其实与这部电影主题有相当大的关系的,保罗萨特是谁?这哥们在西方就和我们中国的鲁迅一样有名,得过诺贝尔奖,萨特认为一个人除了简单表面的“本我”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自我”意识存在着,打个比方,我昨天买了一件衣服,今天后悔了,因为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有细微的不同,如果这种不同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地步,就形成了如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多重性格”,这一点在双鱼座的人身上特别明显。而影片中的心理医生发现胖子有10种性格,而其中有一个性格连环杀了6个人,这也是胖子为什么要执行死刑的原因,而胖子的律师和心理医生要向法官证明,在他们的药物治疗下,这10种性格会自相残杀最后只剩一种性格,而连环凶杀的性格将在治疗中去除。

我来简单介绍下胖子身上的这10种性格,我们按胖子给他们的ID来介绍,10号是过气女明星:象征着胖子心中这个社会虚伪自私的部分,是很弱势的人格,所以最先被消灭。9号是年轻的丈夫:年轻的新婚男子,象征着胖子理想中的亲生父亲。然而在他的现实生活中这个人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大影响,很快就消失了。8号是连环杀人犯:从心里医生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知,胖子正是因为小时候看到变态杀人才受刺激到心理扭曲的。于是这个形象代表了在胖子小时候看到的那个杀人犯,他看起来就凶恶,并很快被杀。7号是懦弱的父亲:胖子的真实生活中缺乏父爱而母亲又是妓女,于是他擅自捏造了这样一个继父的形象,懦弱,却最终因为救孩子而死。6号是母亲:胖子对自己现实中母亲的印象只有妓女和很忙,于是他捏造了这样一个理想的母亲形象,这个母亲有点强势也明确爱他,却最早就出事故了,完全没能力照顾他。

5号是年轻妻子:可以说母亲在胖子生命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于是他塑造了一个完美却无法做什么的母亲来爱他,又塑造了Ginny这样一个有点神经质假装怀孕的年轻妻子来照顾他(片中无数镜头都是ginny在搂着、安慰着小男孩timmy,并且为了保护他逃走而死)。4号是Larry:这个人可以说是胖子人格中最像正常人的部分:他看正常的综艺节目、贪财、胆小、懦弱,却也从没干过什么真的坏事,就像现实世界的芸芸众生。他直觉的厌恶妓女paris,却也帮助paris来对抗假警察,最终被假警察杀死。3号是假警察:胖子塑造了假警察这个人格,他负责承担在过去杀害6个人的罪行。胖子就是受年幼时见到杀人犯刺激才心理扭曲,他长大后却也犯下了相同的罪,两个人的犯罪档案摆在了一起,胖子内心却不愿意承认自己也变成了当年那个变态杀人犯,于是在内心把这个人格伪装成了一个警察。

2号是司机爱德华可以说是所有正面形象的化身,胖子为自己塑造的完美形象。他虽然无意中撞了人,这个情节的安排,也许是胖子的正面人格愿意让自己相信自己的杀人行为是无意的,他勇于承担责任,有能力帮助保护身边的人。他因内心的谴责脱离了警察的退伍也显示了和假警察的区别。也只有他这个男性人格善意的对待Paris。这个人格是胖子对自己的理想。最终和假警察同归于尽。1号妓女Paris这个人格集中了胖子内心对母亲是妓女这个事实的所有执念。她用身体骗钱,她受人歧视与轻视。她也同时希望改邪归正,能够单纯的回老家种橘子,而司机杀死了假警察,满足了她的愿望。最后要说的是那个旅店老板,就是那个吃匹萨被噎死藏在冰柜内的的那具尸体,胖子一定很痛恨自己爱吃,所以说旅店象征着胖子的躯壳本尊,10种性格被困在旅馆也是隐射被困在他躯体中。

影片中有些细节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所有人格的姓都是美国洲的名称,比如第一个到旅店的4号Larry姓华盛顿,妓女Paris姓内华达,是胖子的出生地,所以活到最后。而且所有人格都是5月10号生日,在影片中也有交代。电影里开头结尾都出现过的关于那首揭示主题的诗: 当我上楼时,碰见一个原本不在那里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了,我希望。我希望他已离开了。这首诗到底是谁写的很重要,是司机爱德华吗?还记得他和心理医师的对话吗?他是整个旅店里唯一被心理医师找回过真实世界的人物,也是胖子的内心世界唯一可以和外界沟通的人物,当影片的结尾也只有爱德华明白他和这整个故事都是一场幻觉,他英雄般舍己为人的救赎给我们一种震撼的感动,哪怕他自己仅仅是以一个不真实的人格存在着。然而胖子没有料到,心理医生没有料到,甚至爱德华也没有料到,正如诗里说“原本不在那里的人”,甚至连旅店里10个人格都没有感到他的存在。他是谁呢?

我们可能很在意主角的人格分析,但一开始的心理医生在听录音记录却十分有意思,心理医生明显的犯了一个致命的失误,他在根据录音里不同的声色、态度判断出主角具有10重人格,其实他遗漏掉了最重要的那重本我人格,在他看来只要砍除其中的9重,但是我们注意到,进入旅馆的有11个人,为什么有一重人格医生没发现,很简单,那个小孩子从来不说话,他的本我人格是沉默的,不外露的,医生从影片最初的录音记录中并不能发现最致命的人格,直到最后在车上勒死医生前致命人格才说了一句话。这个本我人格告诉我们,他的母亲是一个无暇照料他的妓女,他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他目睹了一个连环杀人犯的残忍行径,他长大后犯下了同样的罪行,他深藏在自己的心底——一边原谅自己,一遍惩罚自己,一边伪装自己,一边保护自己,终于只剩他自己。

致命id观后感1200字范文 篇五

这部影片的确不错引人思考,我在网上看了一些对该影片的解析,但总觉得差强人意,至少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麦肯(胖子)受到虐待,为什么会产生十个人格,例如《搏击俱乐部》一个现实中缺少的人格取代了他本来的人格,主人公有了满足感不就行了?再说一般人产生俩仨很难的,他为什么会产生十个?第二,为什么会杀人,这样问看起来有点2,但精神病也有自己的逻辑,例如《禁闭岛》的男主角虽然整部片子都在犯2,但最后还是有他的逻辑在里面。

问题先说这么多,先看看片名,ID指的是本我,致命ID实际是指致命本我,我刚开始看片名,我以为题材是黑客大战。本我是指人最为原始的、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所以,看过影片的人都知道,本我就是那个孩子,与之对应的自我是指协调机制分别是那十个人,当这个孩子受到虐待时,本我时刻想报复社会以及施虐方,但因为是孩子没有力量(或者是超我的存在,超我指良心,一切道德规范),自我为了保护自身思想心灵,便生成了心理防御机制,来对抗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大家还记得医生提到的诗吗?这首诗片头片中片尾各出现了一次,当我走上楼梯(人格掌控肉体时),我见到一个不在那儿的人(只有肉体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我可以上班了),我希望永远都见不到他/我希望他永远离开。(我希望永远掌控肉体,不让本我再受到伤害)。看到这首诗,就不难感受到小男孩所受到的痛苦了吧,为了逃避虐待,小男孩幻化出许多人,产生出的人格都觉得要保护小男孩,所以宁愿自己受虐待。在小男孩幻想出的人格中,他们进行不同的生活,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十个人,我刚开始是觉得也许一个人受到虐待也接受不了,十个人轮流,那么每个人承受的就会小很多,后来觉得不对啊,麦肯还有点自闭症,根本不会察觉到外界所发生的一切,只是偶尔才会有个人格出来几分钟。我查看了一下自我防御机制,也许这十个人分别代表十种防御机制的一种,我粗浅认为代表如下:否认(情侣女)、压抑(孩子父)、合理化(孩子母)、移置(情侣男)、投射(囚犯甲、乙)、反向形成(不良的女人)、过度代偿(司机)、抵消(店老板)、升华、认同(明星)。网上有些分析说是这十个人代表麦肯的十种性格,这也有道理,但我觉得在那种情况下,产生性格或好或坏做什么用呢?防御机制倒可以帮助小男孩躲避矛盾,创造暂时的心理安宁。

本片心理医生有个错误,认为其中一个分裂人格是杀人凶手,因此利用药物消灭其他人格,让好人格占据麦肯的身体,但自我因虐待产生出的人格与本我抗争显然力不存心“人的欲望不可能被毁灭,毁灭即死亡”所谓哀大莫过心死,此时的超我,就是最后的一点良心和道德规范也会因为被消灭而退缩,自我的防御机制本来就是为超我和本我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但当全部都被毁灭的时候,本我肯定占上风,男孩本片中就说了一句话“不良的女人没有第二次机会”。也就是他对母亲的恨已经到达了无法容忍的态度,为什么最后一个杀不良的女人,也许是超我(司机)的保护吧。

《致命ID》观后感2300字 篇六

这是最近下的几部片子里,唯一一部让我觉得值得写一写的。

看开头,以为是《蝴蝶效应》般的精神分析,嗯,有点意思。之后看下,情节又拐到了杀戮追逐和推理阿嘉莎,气氛紧张,环环相扣,悬念迭出,应接不暇,嗯,那么能够继续。再往下看,情节开始错乱,时空穿插似的记述越来越令人迷惑,真相愈发暧昧却又呼之欲出。当某一个貌似科学的结论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信服时,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其中的关键——谁才是幕后真凶?

记得许多年前,有一部香港电影叫《双面伊人》,那是一部以第三人视角来描述人格分裂症患者的片子。还记得大概一年前,有一部叫《捕梦网》的片子直接以真人形式来表现思维世界,一个人在自己头脑的大宅里东躲西藏,另一个人占领了他的部分意识后继续在里面追逐想杀掉他全部的意识以彻底霸占他的身体。与这两部片子做类比,《致命ID》从构思到表现手法上,更显精致。同样是描述人格分裂症,那里的患者分裂出的是十个人格,而最为令人叫绝的是,电影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却是难度更大的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的结合。在表现意识的追逐和杀戮上,患者的几种人格有时相互憎恶,有时相互怀疑,有时又相互理解和保护,这就使得剧情更加扑朔迷离,那个代表着暴戾和杀戮的人格到底是哪一个?这一点上,即使看完了整部电影,也不见得能完全说得清楚。

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的人性上都有许多相通甚至相同的地方,我们把它们称为共性。同时,每个人的人性上又都有某种能够主导其行为,让他人对其性格做出决定的强势特质。就如跋扈自私的女演员,粗鄙无知的罪犯,胆大心细狡猾阴沉的假警察等。

而在这部片子里,比较重要的几个代表性的人格则是爱德华,小姐,受伤的母亲,深爱母亲的父亲还有店主。很明显,爱德华是患者几种人格中时常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个,他勇敢善良宽容机警又不失正直,做过很多人儿时英雄梦的理想职业——警察,然后又从事着很多成年男人不算高远但却普遍的梦想的职业——好莱坞女演员的司机。他能够作为患者梦想的集合式的人物,同时也是医生所期望的在人格的自我剔除中保留的人物。很可惜,他最后也没能幸存,如果医生明白躲在背后的真相,就不会阻止这个人格在杀戮中逃走了。母亲的形象从一开始就受了重伤,奄奄一息,这也是自小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患者心理阴影的体现,他心中的母亲的形象,一向是残缺的,所以母亲在他脑中的信息也就一向是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父亲也是一样,他就应是没有见过父亲的,但在他的脑海中,一向会编织起一个深爱母亲深爱家人的父亲,他因母亲的伤而手足无措时,是不是患者一向在努力说服着自己,父亲的遗弃也只是因为对突然而至的孩子的无所适从呢?不得而知。模糊的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不出意料地以死亡告终。而被患者从真实生活中的母亲的形象上割裂出的母亲更真实的代表则是那个退休的小姐,这就是为什么小姐的代表生死顺序的门牌被定为了——最后一个,这也是为什么,患者最后宁愿放下了最为理智和健康的一个人格——爱德华而留下了她的原因。他的潜意识中,对母亲的爱与恨,鄙夷与渴望都是纵横交织的。()从小就在汽车旅馆里等母亲接客,最后甚至被遗弃在了汽车旅馆里,旅馆老板的形象在患者心中又是怎样的呢?很显然,他必须是像所有的老板一样,贪财而多少有那么一点好色的,但他对小姐又极端歧视,由此也可多少感觉出,患者小时候和母亲在汽车旅馆里受的待遇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板并不是真的老板,不只如此,他还对尸体有某种怪癖。不知为什么,看到那个部分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希区柯克的《惊魂计》,同样是人格分裂,同样是“恋尸+恋母”,电影的表现手法和侧重点不一样,但多少会让人对人格分裂这个精神上的问题产生一些联想,仅仅是巧合吗?我看未必。那么,那个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某种变态人格的代表的假老板可不能够理解为患者整体上变态人格的一个徽征呢?

整部影片贯彻了“观众永远是最后一个明白结局的”这一悬念片的基本宗旨。在影片的最后,当人们最后松下一口气来的时候,真正的元凶才露出了脸来。伤得越深,伤口藏得便越隐密,儿时受到的影响往往决定了人的一生。当联系回电影前面的情节和细节时,便不难发现,这些人格们所谓的相互保护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而他,便是这个局的枢钮,或者说,这个阵的阵角。他永远跟着人们闪躲,与其说是在躲避追杀,不如说是在躲避着自我意识的被发现,他每逃过一次意识的自省,便多一个人格的消失。人性,总是难逃自私的本性,即使对于一个意识混乱的精神病患者也是如此,他所保护的所有,或者说,所有的他所保护的,但是只是他的本我和与本我的关系最亲近的一个他我。但儿时的伤痕毕竟太深,最后一个他我不消失,本我仍然难以得到安宁,正如他的那最后一句丧钟般的谚语——“一日为娼,终生为妓”。在本我的意识中,这是自身一切杯具的根源和灵魂分化的起点,虽然是最想保护的一个他我,但同时也是最想根除的一个,正应了那句话“我有多爱你,就有多恨你”。代表变态灵魂的他我,代表暴戾残忍的他我,代表不可企及的温情的他我,当这些他我在一次次自省中被一个个根除后,这最后一个他我的消失是否能够换来已经被几个他我所同化了的本我真正的灵魂的安静,这是个问题。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他我真的消失了吗?人格的存在不似生命的存在,它产生了,就会一向存在着,只有沉睡,没有消失,就像活火山一样。片中提到了整合人格,意即人格的合一,那么片子的结尾,当本我第一次以执刀者的面目出现时,那些一闪即过的倒述,是否正是暗示了那些由本我分裂而出的,又先后消失的他我已经一个个地回归到本我的意识之中了呢?这仍是个问题。

对于这部基于精神分析基础上的片子我只能理解至此,无论理解得对与错,至少观看此片所经历的不断猜谜与思考,让我乐在其中。这就够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带来的6篇《致命id观后感600字》,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