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精选8篇)

时间:2023-08-08 08:14:38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一秘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又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差不多先生》。文章讲述了一位被称作“差不多先生”的人,他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文章用了五件事体现了他的性格:第一件事情是妈妈让他买红糖,但他买回的是白糖;第二件事是去学堂先生问他问题,他把“山西”读成“陕西”;第三件事是他去店铺做伙计,他经常把“十”字写成“千”字;第四件事是他有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可他晚到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

我认为差不多先生这个习惯会让他存活不了,因为现在如果一个差不多就会变成差很多,比如:他把“10”后面多加了一个零变成“100”那样就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了!如果他觉得沐浴露和洗发水差不多,洗完头,他不就成光头了吗?在医院,如果医生开药把一个叫“0105A”的药写成了“A105A”的药,那样不就会吃死人了吗?

我对这篇文章有一个看法:如果差不多先生,用准确的标准要求任何事情。这样差不多先生就不会被妈妈骂了,不会被老师批评,不会赶不上火车,不会死去。现实生活中,要是所有人都像差不多先生这样,那医生觉得药都是药,给病人随便吃药;人们觉得死和活都一样,死人越来越多,基本没活人了。这样世界上没有人和有人就差太多了!

我读完这篇文章,知道了:差不多会变成差很多,差不多有时会变成一个“应该”的意思,用在合适的地方是可以的。可觉得两个不同性质的东西差不多是不行的,以后我要改掉我的'口头禅——“差不多”。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完成,不能总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作文 篇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千世界是活动的书本,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增长我们的见识。

就在昨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陕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真令人捧腹大笑!

但我冷静下来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目不暇接”写成“目不睱接”,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传记最后写:“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惊呼,那怎么成?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把小数点算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损失啊!

读到这里,我顿时愣住了,原来差不多先生只是万千中国人的一个缩影而已,而胡适也只不过是用放大镜去写照中国人民的一言一行罢了。而我,刚开始竟可笑地认为差不多先生仅仅是胡适丰富的想象所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搞笑人物。我不为差不多先生的悲惨命运而感到可悲,反而为文中那愚昧的人们感到可悲。

在我看来,差不多先生最终的悲惨命运绝非偶然。即使他没有丧命于牛医的手术刀下,将来也会死在他的“差不多”中。他的一生凡事追求差不多,殊不知事情往往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两件差不多的事情常常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看来,我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事情才能成功,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三

近代的很多文章都揭示过国人的劣根性,胡适的这篇《差不多先生传》另辟蹊径地采用了独特的写法,即用朴素简练的白描,兼用嘲讽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出了国人此时的这种“病”。

这篇文章是差不多先生的画像和生平传记。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这种毛病,他将这个人叫“差不多先生”,这位先生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对他来说,红糖与白糖差不多,山西和陕西是差不多,火车发车迟与晚差不多,看病找兽医也差不多,最后白白搭上了性命,讽刺意味十足。整篇文章写作手法轻松活泼,这种手法秉承了胡适先生一贯的温和作风,但是其谈论的问题却是非常不轻松的。差不多先生虽然死了,却为很多人崇拜,认为其不计较,看得破,想得通,是有德行的人。对于这种偷换概念的误读对于社会的影响,作者表示了深深的担忧,想用文章来警醒国人——这是一种病。文中的幽默讽刺手法让这篇文章成为了善意的规劝,而不是激烈的口诛笔伐和抨击攻讧,这也是文章的很大的特点。

这种差不多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一种陋习,想要根除实在相当不易。现代社会这样的人还有大把的存在,他们感觉一切都是无所谓的存在,这是一种无追求的,无追求的,不求上进的坏风气,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摒弃坏习惯。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四

今天,我看了课本《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是个做事随便,不讲细节的人。

“差不多先生”经常会把“十”写成“千”,把“陕西”说成“山西”,他长说的一句话就是“凡是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看到这里,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件事。这是一个周末,妈妈带我去超市买电饭锅。不一会儿,我们挑好了电饭锅。售货员阿姨拿一个没有开封的电饭锅放到我跟前,对我说,“你看看吧。”妈妈说“你看吧!我去付钱”售货员阿姨帮我把包装打开,提出了电饭锅,我只是你简单的看一眼,心里说:没错,是我们挑好的那一种,新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差不多就行了。阿姨就把电饭锅放回包装箱内。我们拿着它,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晚上,妈妈拿出电饭锅,把米淘好,放进了电饭锅中。忽然,妈妈的目光定在了一点,“咦,怎么了”我奇怪的问,“你来瞧瞧,这是什么?”

我过去一看,原来,电饭锅的外壳上,有一道明显的撞击的痕迹,足有碗口般大小。我太粗心了,这么大的痕迹居然没有看到!正是这“差不多”的念头,使我吃了一次亏。

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我怎么也应该改改这马马虎虎的毛病了吧?可是,我怎么还是改不掉这毛病呢?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五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晨读十分钟》的书,其中《差不多先生传》一文令我记忆犹新。

刚看到题目时我有些不解——“差不多先生”是谁呢?大家为什么叫他《差不多先生》呢?我带着疑惑的心情往下读。

很快,我读完了这篇文章,不禁哑然失笑,继而幡然自省——“差不多先生”总认为做事不必太精明了,所以他做什么事都只做到差不多就行了,于是大家都叫他“差不多先生”。也正应为这样,人们都说他是一个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通的人,而且他不会认真,不会计较,是一位真正有德行的人!然而果真是这样的吗?——当他在生命垂危之时,他叫家人去请医生,而家人却请成了兽医,他非但没责怪家人,反而独自喃喃道:“反正都是医生嘛!谁帮我看病都一样,差不多的!” 兽医毕竟是兽医嘛,兽医按给动物看病的法子帮他治疗,当然什么疗效都没有啦!终于“差不多先生”说了“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后便绝了气。

记得文章中有一句话令我感触很深——“差不多先生,这个人人皆知,处处闻名的人,你一定见过他,或听别人谈起过他。”是的,这个“差不多先生”在生活中到处可见,他们做事情的效率不高,对生活的要求不高,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耳边又回想起了这句名人名言,是呀,宝剑之所以那么锋利,是因为要经历烈火、斧锤千锤百炼;梅花之所以那么磬香,是因为中间要经过寒冷的冬天;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经过苦难磨砺;但是,就算经过了一些磨难了,也不见得会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离了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不,应该说是半步之遥的时候你顶不住放弃了,不但以前的努力全部都白费了,而且成功也弃你而去!

记得上次 ,我做了一个很可爱的泥塑作品给美术老师评分,由于还没交之前同学都夸我做的好,所以我一直沉浸在赞美声中,弄得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我竟然把最后一步给忘了,那就是往泥塑里插牙签!可是,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直至交上去给老师评分时让老师发现了,结果捞了个不及格!哎!插牙签不就是让泥塑固定住吗?拿起来都觉得软塌塌的不对劲呀,可是怎么就是没发现呢?我不停地责怪自己。其实往往事情都会因为一步之差就改变了事情的结果,如果什么事都是差不多的话,那失败就是家常便饭了。

“差不多先生”在临死前说的那句话令我很看不起他——“活人同死人差不多”,如果‘活人’同‘死人’都差不多了,那么这一生还有什么价值、什么意义呢?我绝不做这种人,更看不起这种人,所以,我决定:凡事都应该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做到差不多就拉倒,也不能半途而废,应该持之以恒。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六

《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写得一篇文章,现在看,感觉这写的不就是我吗?

差不多先生小时候把红糖买成白糖,长大了做钱铺伙计,把千记成了十,先生说,他还满不在乎。最后,看错了病,临死前还说生和死也差不多。这太可怕了。连生和死都不在乎的人,还在乎什么呢?

数学课上,老师说:“付思旸,这道题的单位,你把‘辆’写成了‘个’。”我满不在乎地说:“反正‘个’和‘辆’意思都差不多。”“那么,一个人也能说成一辆人了?!”“啊!……”

我和妈妈从超市扫购完满载而归。妈妈在楼下锁车子,我提着“战利品”就要上楼,妈妈赶忙说:“旸旸,你拿轻的,重的放下我来拿。”“没关系,妈妈。反正这些东西轻重差不多。”我满不在乎地上了楼。话音刚落,一个黑糊糊的东西就从我拿着的斜斜的袋子里滚了出来。只听一声清脆的“咣当”声,紧接着是妈妈的尖叫:“我的酱油……”我赶紧跑下楼,只看见妈妈愤怒的脸,还有满是酱油的裤子。

我软磨硬泡终于使妈妈同意买《幽默三国》,但是妈妈说:“这回你自己去买,我还有事。”等妈妈给我钱问够不够时,我自信满满地说:“差不多够了。”过不多久,妈妈惊讶地发现我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你买的书呢?”妈妈问,“嗐!别提了,就为了两块钱,那个阿姨硬是不卖给我。”

唉!差不多先生,你不是已经去世了吗?为什么还缠着我……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篇七

中国有名的人是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差不多先生了,他是全中国人的代表。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有精明呢?”这是他做事,做人的宗旨。

小时候,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在学校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是山西答了陕西;他在钱铺做伙计时,“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有一天,他赶火车迟了两分钟,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王大夫请来了,而牛医错把人当成牛来医,结果差不多先生死了。他死后,大家都称赞他样样事情看得破,又把他叫作“圆通大师”,他的名声越传越远,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这篇文章通过刻画差不多先生的形象,批评民族性格中做事不够认真的缺点,唤起国人的注意,人人都有这种不良习惯,中国就再也没有成功,亮丽、辉煌的时刻了,而懒惰使中国的路黯然失色。

五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靠不懈的劳动创造了许多奇迹,而到了现在,中国已变成了懒人国了,不再出现什么奇迹了,这样,中国会成为世界的强者吗?

醒醒吧……中国人,我们要让懒人国变成勤劳国,我们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创奇迹和光辉!

《差不多先生传》这本书讲了很多马虎的例子,就在于告诉我们读者要以此为戒,切不可莽撞马虎,读后感可以以此为方向,更为深入的解释仔细认真的重要性,上面的这些范文无一不写出了这些道理。希望大家可以写出一篇好的作文。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 篇八

今天,我读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感觉真是好笑,同时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山西和陕西差不多,兽医和人医差不多,死前居然说:“死人和活人差不多”。

唉!这位先生还真有意思呀。突然,我觉得这位差不多先生很熟悉啊,好象是我的缩影,我自己就经常有这样的毛病,我常常把休息写成体息,把食指写成十指,幸亏我不是医生,要不病人可就惨了。一笔之差, 表面虽然看着差不多,但实际就差十万八千里了。我来举个例子吧! 就山西和陕西吧,一个面积是143万平方公里,一个是84万平方公里,一字之差,这面积可就差得多了!

通过看这本“差不多先生”的注释,知道:原来胡适先生开始也是这么个人,他的家人一起劝他,他也意识到了差不多的危害,终于胡适先生改掉了这个毛病,为了让大家不要向自己一样,特地写了《差不多先生》这本书,提醒大家引以为戒。

我下决心也要改掉我的差不多的毛病,凡事都要做到认真,请大家监督我,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学差不多先生啊。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8篇《《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米范文范文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