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读后感(9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一秘范文为您带来的9篇《最后一课读后感》,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最后一课》读后感 篇一
昨天我们学习了《最后一课》,一篇短短的三千字左右的故事,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学完之后,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平静。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人本来生活地很平静,但是,战争却无情地摧毁了他们的家园,被迫改学德语,远离祖国的怀抱。
小弗郎士一开始还为学习法语而苦恼不已,短短几分钟内,他的心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觉得“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其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深深触动了我。一个国家的语言是多么重要,一个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的人,还怎么说自己爱国呢?我觉得韩麦尔先生说的很对,语言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基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明。
我也不得不佩服韩麦尔先生的勇气,他有勇气上完最后一课,为学生灌输最后的爱国意识。如果是我,我很可能连上完最后一课的勇气都没有。
文章中没有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变化有很细致的描写,但我们可以推测出,整堂课上,他是有多么的伤心、不舍以及对侵略者的愤恨。
由此,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想法;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战争?每个国家都好好相处不行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想必每个人都清楚,可明知如此,为什么还要打仗呢?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最后一课》读后感 篇二
《最后一课》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普鲁士,这里的学生不能再学习自己的母语了。而故事的小主人公——一个阿尔萨斯小孩弗朗兹,他非常顽皮,时常旷课。但当弗朗兹得知这是他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时却震惊万分,并对自己虚度时光感到惭愧。而在下课时,弗朗兹的老师阿麦尔用尽全力在黑板写下“法兰西万岁”,由此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文章里,弗朗兹、阿麦尔老师和村民们都非常地爱国。因为不能说法语了,大家万分悲痛。其中,阿麦尔老师写下“法兰西万岁"的情节令我特别感动,即使自己的国家被侵略,但依旧阻碍不了法国人对自己祖国、民族的热爱。由此,我不禁联想:曾经中国也经历过这样一段历史,那时清王朝腐败,掌管国家的人昏庸无能,夜郎自大,使我们的科学技术非常落后,被八国联军所侵略。后来,革命先烈凭借一腔爱国之心,团结全国人民,大家齐心协力赶走了侵略者,才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虽然那段历史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我常想: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也应该热爱祖国,不做侮辱祖国的事,不说侮辱祖国的话。正如《少年说》中所述:“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最好的爱国方式就是认真学习,勤于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知识文化的人,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
这就是我喜欢读的《最后一课》,它让我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有尊严。
最后一课读后感优秀作文600字 篇三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一一《最后一课》,这本书是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这本书写的是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随即沦为异族的统治。这种悲剧所激发的是两省的爱国情绪,既不是以大抗议大示威高呼口号怒吼出来的,也不是枪对枪炮对炮用枪炮声所宣告的,而是通过小学校的一堂法文课来表达的。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每时每刻心中都要记住祖国,也悟出了学习的真谛。
假如今天是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我会是多么难过,因为我舍不得严肃负责的语文老师、温柔幽默的英语老师、喜欢跟同学互动的数学老师。想想平日一起玩耍的兄弟们,和班里成绩优异,却有一点点暴力倾向的“女汉子”们,我多么喜欢在学校上课的日子。
我记得刚来学校读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相互都不认识,我们都是个幼稚的一年级小孩,而今五年过去了,我们长高长大了,而且学到了很多知识。安琪拉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你没有知识,就是没有力量,没有力量,你就没有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格。但《最后一课》书中的孩子们却从此以后不能去学校上课了,不能学文化知识了,这都是战争带来的恶果!
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幸福的年代,和平的年代,我们就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而我却不太认真学习。有一次期中考试我不及格,回到家里妈妈说:“期中考试多少分?”我如实相告,妈妈一听拿起衣架来抽我。
直到暑假看了《最后一课》,我才开始认真对待学习,才知道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有书读是多么幸福,应该加倍珍惜这读书的美好时光。
《最后一课》读后感 篇四
祖国,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她的存在,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失去了她……——题记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小弗朗士以前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稚气的孩子,但在知晓自己的家园不属于自己,而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已被被人占领时,才懂得珍惜,才变得成熟懂事。作为烘托主人公的那位韩麦尔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位先生,是多么热爱他的法国语言啊!他把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把她当做黑暗中的光明;绝境中的希望。
最后,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他爱自己的祖国,把灵魂注入身体;失去了祖国,仿佛被抽走了灵魂,行尸走肉一具。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这些都突出了韩麦尔先生热爱祖国,热爱母语,热爱学生,恪尽职守的品质。
很多人认为,汉语不需要学,但是,那些人错了,国语中蕴含的不只是简单的汉字,而是祖祖辈辈倾尽心血凝注成的,是我们民族的魂。我们又何尝不应该学习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呢?我们不该像他们那样热爱祖国,热爱母语?他们在自己的祖国已经沦陷的危机时刻,还对母语不离不弃。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不该更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
《最后一课》读后感 篇五
我的成绩在班里不算太好,但也算不上太差。若这是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我本应该高兴,为终于摆脱了“机器人”般的生活的纠缠而高兴,可仔细想想,我却高兴不起来。
最近学了一篇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从中我受益匪浅——不仅仅学到了爱国的'情怀,也悟出了学习的真谛。
假如这是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想想兢兢业业的管老师,幽默风趣的冯老师,“活泼可爱”的陈老师,严肃负责的陆老师;想想平日里总是陪我欢笑,打闹的“哥们儿”;想想我们班那些成绩优异却有暴力倾向的“女汉子”们……
想到这些,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奔涌而出。
回想起我刚进校门的时候,还是个懵懂的小孩子,整天痴人说梦般的幻想着:如果有一天不用上学该有多好啊!这样我就可以一直陪伴着可爱的电脑游戏与动漫了。可现在到了最后一天,我却不想走了。
有时候,人的心还真是奇怪呵!
虽然我不可能像小弗朗士一样失去学习的机会,但若是真让我离开这个朝气蓬勃的校园,我还真的有些依依不舍了。教室前的桂花开了又落,我们就像树上的桂花一样,不可能永远地粘在树上,只有离开大树,我们才能够香气扑鼻!
《最后一课》读后感 篇六
《最后一课》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谭老师真是一位伟大的好老师。
谭千秋老师在地震前给学生上课,可是天公不作美,谁也不知道刚上课就地震了。谭千秋老师马上组织同学们急忙地跑出教室,他也跟在同学们后面。可是,别的班老师告诉他,班上还有几个同学在里面。谭老师毫不犹豫地回去救孩子们,就再也没出来了。
谭老师本可以躲过这场5·12地震,可是偏偏他跑进了教室。他用自己的肩膀,把四张桌子合在一起,将黄婷婷等三名男同学藏在桌子下面,而且还叫他们抱住头。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战胜恐惧,谭老师再三叮嘱孩子们不要说话、不要哭泣、保住体力。他呼喊着,可惜外面已经没有人了,连一丝光亮的地方都没有。可悲的是,余震不断,谭老师又受伤了。三四天后,谭老师带着遗憾,匆匆地离开了人世。他让学生将钱转交给天天盼望他回家的父母,把连环画交给女儿。
这部电影不但象征着老师对同学们的关爱,还想让我们懂得如何珍惜生命,学会自救,学会呼救,让我们同学知道老师的伟大。让谭千秋老师的作为进入老师、家长、同学的心里,让我们知道老师是爱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个父母,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爱老师,爱课堂。
老师您辛苦了!
《最后一课》读后感 篇七
初中语文第二册选编的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顽皮不爱学习,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家命运、民族尊严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过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他认识到普鲁土军队不仅占领了他的家乡,还要剥夺他们学习本民族语言的权力实行奴化教育,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灵上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小弗郎士有对自己的悔恨、有对侵略者的憎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韩麦尔先生翻开讲义又讲法语课时、小弗郎士对自己平时最厌烦的语法,居然“全都懂”,觉得韩麦尔老师“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读完这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小说,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来说,难道从这个故事中能不有启示吗?
读《最后一课》有感 篇八
都德的《 www.jiaoxuela.com 最后一课》一直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内心。如果连自己的母语都无法说,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痛苦!
直到今天,在英语“殖民”世界的今天,法国仍就以举国之力“捍卫”法兰西语言的尊严。法兰西语言学院是专门负责督察法国文学报刊中法语不规范行为的,而法国外交官被规定,在任何正式公共场合中,都必须用法语发言……
我们源远流长的汉语文化是否到了应该被捍卫的时候了?
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升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令人叹服。同为四大古文明,埃及文明早已在尼罗河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中泡得失去颜色;绚丽的古巴比伦文化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化,如今人们只有在亚马孙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的辉煌。唯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尊崇。
可如今,在这个拥挤的时代,英语、法语、德语等等冲击着我们的听觉,汉语似乎被人们丢弃在遗忘的角落。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中文系没有外语系火暴,汉语在一片加强声中被削弱;这是一个工具主义肆虐的时代,汉语再也不见唐诗宋词的娇柔美丽,而成为一种便于生存随手把玩的工具;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的少年作家们扮成贼来窃取汉语的尊严,又或睥睨地将文字如橡皮泥般把玩。我们的母语现状令人担忧,人们为何放弃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本身艰涩难懂还是施教者、学习者的错误?
汉语作为唯一一种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的确具有难度,但决非艰涩难懂。钱中书写简单吃饭之事引出人生感慨,机智隽永;鲁迅用生活之话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阿Q,一下子将中国人的心理剖析得干净明白。这些都不难懂,而恰恰是汉语的魅力。
那么发生母语错位的根源是我们的施教者和学习者的观念偏差,学校、社会、国家的指向偏差。大学语文不及格无所谓,但英语四级过不了却拿不到毕业证书。制度的畸形,使如今很多的学子毕业后写文章漏洞百出。而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仅是为了考试。国家提倡快速发展却忘了将本已年迈的传统文化拉上磁悬浮列车。
我很敬佩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颁奖仪式上坚持用汉语发言,尽管杨先生的汉语不甚标准,尽管杨先生是一位美籍华人,但凭他对汉语的拳拳赤子之心,我就没理由不敬佩他。
我真不希望我们流传千百年的汉语,被司马迁、曹雪芹等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的汉语,就此露出衰亡的征兆!
捍卫汉语,捍卫我们的母语!是每位爱国之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后一课》读后感 篇九
国是一个大家庭,家里温暖的港湾,是冬天里的一杯热茶,是夏天的一口西瓜。家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很爱她。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如果家被侵占了,或者发生矛盾了,都会使我们很心痛。
都德是一名普通的法兰西教师,由于他的国家被侵占了,他再也不能给他的学生教法语了,上完这最后一堂课,他就要永远离开这里,这是多么悲哀啊。可是,他并没有被伤痛打垮,他要尽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教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跟自己国家的语言分手,跟自己的祖国分手,这是何等难以忍受的悲痛。看到这一切,我不由的想起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一个国家被侵占了就象一个孩子失去了家庭,无依无靠,失去了温暖和安全感。我觉得这篇文章舒发了作者对自己祖国的眷恋与热爱,深切的表达了爱国之情。一个人不能说自己国家的语言,就象婴儿不能喝奶一样,那是何等痛苦啊。失去了国家,失去了语言,才知道国家的重要,才知道语言的可贵,可这一切都晚了啊。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联想起都德的最后一课,我知道了国家的重要,爱国的紧迫性。我们大家只有团结起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范文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最后一课读后感》,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秘范文的价值所在。
推荐文章:
- ·过春节作文600字优秀6篇
- ·第一次打针叙事作文【10篇】
- ·2023年疫情作文的素材【优秀10篇】
- ·918观后感优秀2篇
- ·快乐的六一小学生作文优秀9篇
- ·《云雀的心愿》课文原文欣赏(最新2篇)
- ·最新哲理励志故事(优秀10篇)
- ·《春节》作文【优秀10篇】
- ·小学生神作文精选8篇
- ·我的烦恼最新作文600字【精彩6篇】
- ·金锁记读后感【优秀3篇】
- ·桂林阳朔游记作文优秀9篇
- ·《女生贾梅》读后感800字(优秀9篇)
- ·我的美丽乡愁中考满分作文【4篇】
- ·读《繁星春水》有感【优秀5篇】
- ·游乐园作文【优秀10篇】
- ·让世界充满爱观后感200字优秀9篇
- ·描写美丽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作文优秀4篇
- ·《雷锋日记》读后感100字【4篇】
- ·清明节的传说作文【精彩6篇】
- ·读《我不想不想长大》有感优秀10篇
- ·文言文《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最新2篇)
- ·优秀清明节作文500字优秀4篇
- ·五一的作文500字【6篇】
- ·中考满分作文(优秀9篇)
- ·最新清明节的作文10000字 清明节的作文1000个字三年级3篇
- ·2022入团申请书高中标准版 入团申请书2022最新版模板【优秀4篇】
- ·我的英语老师的作文(优秀7篇)
- ·读后感(优秀4篇)
- ·观后感500字【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