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观后感【10篇】

时间:2023-07-20 13:30:31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一秘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10篇《《少年的你》观后感》,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少年的你》观后感 篇一

《少年的你》是根据玖月晞小说改编的电影,陈念(周冬雨饰)性格内向,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同班同学的意外坠楼牵扯出一连串不为人知的故事,陈念也被一点点卷入其中…在她最孤独的时刻,一个叫小北(易烊千玺饰)的少年闯入了她的世界……

电影宣传初期我是被林俊杰唱的主题曲《我们很好》吸引,开头的旋律非常的沉重,到后来曲曲折折的上映。其实校园暴力这个话题一直都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真正走进电影院看的时候,是蛮沉重的。陈念的同班同学因为受不了一直被校园暴力加上高三压力大自杀了,陈念变成了大家欺负的对象。陈念救了小混混小北,从此小北答应保护陈念,每天上下学默默的跟在陈念的后面,形成了扭曲的正常生活。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初中高中是校园暴力的高发期,而到了大学这种现象却没有了。我的朋友说这时候的孩子在叛逆在搭建自己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认知有限不能体会被人的痛苦,只是觉得好玩。电影里欺负陈念的魏莱,最后的认知是自己玩过头了,求陈念不要报警,一直说着让陈念很奔溃的话,陈念才一把推了魏莱,而魏莱掉下了楼梯死了。悲剧的造成父母是有责任的,陈念的妈妈一直在跑路躲避还债。小北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小北妈妈为了可以嫁人不要小北了。魏莱的爸爸因为魏莱没有考上要复读1年没有和魏莱说话。所有的孩子都没有一个幸福健康的生长环境,孩子的健康成长都需要家人的爱和灌输健康的世界观,才能活泼积极向上。

《少年的你》观后感 篇二

都说年华如水,我的青春却早已在岁月的冬天里结成了冰。

和朋友去看《少年的你》,回来再看网络上,既有一片好评,也有一片骂声。

我认为原作抄袭是没有资格为自己辩护的,即使是狂热的粉丝们也不应该如此容忍抄袭行为。不过,如果暂且抛开这一点来看,这部电影确实有其现实意义。

有些人总是认为自己的身边就是全世界,因为自己没有遇到过校园暴力,就说电影当中的情节太假。的确,因为原作和日本的作品过于相似,电影中的校园欺凌也都是日式的。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国家就没有校园暴力。

我一次次为自己的经历发出声音,却总是得不到回响。我真的很想告诉那些认为校园暴力不存在的人,自己曾经经历过什么。

那年不过是12岁的我,站在青春的门槛上,却没有青春的任何雀跃和欣喜。黯淡的青春不过是无奈与悲伤的集合,即使我试图用乐观去安慰自己也是徒劳无功。一个人怎么看待世界终究是主观上的事情,而伤与痛是客观存在的,怎么也无法改变。

在那个孤独的世界里,我感受不到光明与温暖,就连仅有的、微不足道的乐观也渐渐被时间消磨殆尽。我喜欢梵高的《星月夜》,时常凝视着那幅画发呆,在想星星会不会知道我的孤单。但是繁华的都市里只有漆黑的夜晚,星星早已就看不见了。

等到年龄渐渐大一点,更发现曾经所谓的朋友都只余单纯幼稚的誓言与约定,成了一种无可挽回的留恋。

你守护世界,我保护你。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们,不是曾经都有过这样的梦想吗?尽管我们直到很久以后才发觉,当时太过于自恋,以为真的高人一等,其实,连自己都拯救不了,更别说保护世界了。

可是这样一部电影至少还让人意识到现实的黑暗,只要有1%的人愿意为此奋斗,我想世界一定有一天会好起来。

《少年的你》观后感 篇三

“这世上有两样东西需要我们去仰视,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康德如是说。

《少年的你》可能是到目前为止让我情绪波动最大的一部电影,或许是和片中人物处于相同年龄段,也刚刚走过为之奋斗十二载的高考,或许是自己多多少少也曾目睹过校园暴力,总之《少年的你》给我的观影感受无比复杂,有感动,但更多的是沉重。

“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施暴者同样也是受害者,影片中没有反派,有的只是在成长的路上迷路的年轻人,可恨的魏莱也有着她的可怜之处,亲情的疏离,友情的淡漠,让她在花一样的年纪变得残忍冷血喜怒无常,或许最开始她也只是一个渴望关注的孩子吧,只是用了错误的方式,最终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在陈念的身上我看到了少年时期的矛盾心理,想要维护公理却无能为力,怕牵扯其中却又无法装作事不关己,影片恰如其分的刻画了她的倔强隐忍,或许她有许多的话想说,最终却都选择沉默,我钦佩的是无论生活给予她多少磨难不公,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掌心紧握的梦想,没有在沉默中爆发,也没有在沉默中灭亡,执着追求的是自己心心念念的远方,妈妈陷入传销骗局让她既要面对债主的追讨也要承受同学的嘲讽,她紧咬下嘴唇眼中带泪的永不认输的模样,让人心惊,让人动容,生活如斯,她能做的唯有坚强。刘北山是这部影片中最让我感动也是最让我心痛角色,我钦佩他那一意孤行为了朋友奋不顾身的魄力,扪心自问我没有那份勇气,我更为他那与年纪严重不符的成熟心疼,如果可以,谁不想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父母的关怀中肆意享受恩宠,但生活让他不得不孤身一人去面对一切风浪。“你不还手,那些人欺负你欺负的就会越狠。”相比同龄人,他有了太多本不该有的经历,在此前的生活中他几乎从没有感受到过温情,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去不顾一切用生命去呵护给予他快乐与温暖的陈念,“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小北更像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客,用最朴素的方式去表达最真挚的感情,你对我好,那我就拼命对你好,哪怕与世界为敌,我也要护你周全。这三个年轻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偏执,曾经备战高考的我们也大抵如是,我很能理解故事中的人,在这种紧张焦虑的环境下人很容易走上一条错误的路,走错了其实不可怕,就像陈念小北那样,去接受,去承担,走出阴霾,终会拥抱阳光。

影片将校园霸凌这一敏感话题与高考这一敏感时期巧妙结合在一起,在心里压力沉重到极点的时候还要担心人身安全问题,很难想象要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脏才能走出泥潭,幸运的是陈念这一路上终归是看见了光,以命相护的小北,处处为她着想,拽她走出黑暗的人民警察郑易,都在她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给她坚强,在陈念踏入高考考场的那一刻,她已不再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她终于是这温暖广袤大地当中的一员。片尾有这样一段文字让我感动良久,“We live in the gutters,but there are still people looking up at the stars”我们生活在阴沟里,却依然有人在仰望星空。诚如斯言,哪怕生活让我们身心俱疲遍体鳞伤,我们也应该乐观积极地去将他温柔以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最好的自己温暖相遇。

《圣经》中说我们每个人降生在这世界的时候都背负着原罪,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那么一隅净土,留给感恩与慈悲。

《少年的你》观后感 篇四

今天是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应该是近几年最好看的青春电影。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两位演员优秀,真是特别适合大荧幕。

该片的导演是曾国祥,让周冬雨和马思纯获得双料影后的《七月与安生》就是他的作品,他爸爸是曾志伟,但是有这样才华横溢的儿子,曾志伟应该是称为曾国祥的爸爸吧!

《少年的你》之前撤档,也是最近突然定档上映,演员没有宣传,甚至没有路演,就这样"着急"上映,预售票房就已经破亿,再加上该片的品质,小编预言该片要爆,票房可能创下新的记录。

特别高兴的是易烊千玺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之前的《长安十二时辰》还比较青涩,但后面越来越好,在《少年的你》里易烊千玺简直在发光,真是爱上这个大男孩了。刚开始电影官宣时,易烊千玺的寸头、粗劣的脸就很震惊,一个偶像可以这样,就是一个好演员,易烊千玺加油。

周冬雨同样非常优秀,《七月与安生》结识导演曾国祥,《少年的你》再次合作,周冬雨在大荧幕上真是越走越远。都是周冬雨适合演少女,但是少女也是有很多种类型,像周冬雨这样的年纪,能演好一个类型就已经很好了,等有了更多经验,再去尝试其他类型不好吗?以周冬雨现在的节奏,就是奔着拿奖了。

最后是豆瓣给电影《少年的你》评价,很多都是五分四分。有被演员圈粉,有被剧情圈粉,但是确定《少年的你》品质过硬。

最后,推荐喜欢青春类型电影的观众去看,也推荐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粉丝去看,这样的偶像值得骄傲。

《少年的你》观后感 篇五

对不起,这声对不起,是对之前嘲笑过别人的弥补,是对无所谓不在乎态度的痛心,是无能为力的无奈。一句对不起其实是我看完电影最想说的一句话。这部电影看的很沉重,易烊千玺,周冬雨都是自带话题的明星演员,他们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这部电影的高票房粉丝贡献度很高,包括影院里开始时候都会有赞颜值的声音,但结束的时候影院却格外安静,我沉默了许久,这部电影我怕我没有勇气再看一次。

开始的我和大家一样欣赏着颜值,一笑而过,甚至也觉得同学间的玩笑而已,真正开始让我动容的是陈念开始被欺凌的时候。

陈念,一个平常看似最疏远同学,最冷漠的女孩,却是在她自杀后唯一愿意靠近并给她盖上衣服的人。但也是这个行为让她渐渐走上一条不归路,结局虽然意外却是一开始便注定的。小北的第一次出场就是一个典型的小混混,不务正业,是陈念闯进了他的生活。陈念在自己最亲的母亲面前也一直伪装着坚强,不想让母亲担心,她给我的感受就是一个很独立很坚强的女孩,这样的她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欺凌后选择了报警,这个我们都认为很正确的选择,包括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也正是有事一定要报警,一定要第一时间找大人解决。报警之后事情也确实改善了,同学退学,班主任改换,但也就此不了了之。

郑警官私人去找陈念,作为朋友安慰着她,陈念之后被欺凌的紧要关头第一个打给的就是他,要知道一个人在最危急关头找的人,一定是自己最信任的。但结果呢,他忙审讯并没有接到电话,当陈念躲过一劫再接起电话时,她却说打错了。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当发生很难过的事情时,我们都会找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去诉说,但找寻无果之后到嘴边的千言万语也就成了简简单单的没事两个字,那一刻你不在,之后就什么都变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陈念不再一味的依靠郑警官,去找到了小北。这个时候的小北依然是痞痞的小混混,虽然对陈念有不一样的感觉,但依然只是个熟悉点的陌生人。随着之后同居,以及送陈念回家看到满楼道的传单时,小北对陈念的感情已经不一样了。在小北的护送下,陈念也没有再遭到欺凌,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和谐。

当小北遭到意外被拎到派出所时,失去保护的陈念遭到了最严重的一次欺凌。失联的小北着急的回到家看到那样的陈念,整个人是崩溃的,是自责的。陈念拦住了报仇的他,哭了出来,这个时候的她是最放松的,在小北身边她有足够的安全感,小北给陈念剃光头的时候是哭着的,两人的感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个雇佣关系了。我还记得小北对陈念说: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哪有那么多的坏孩子,不过都是可怜人罢了。他们俩都是一道光,照进了对方的生活里,照亮了黑暗已久的心底。

陈念误杀人之后,小北揽下了所有事。看似是少年的冲动,但我觉得这是两人感情的必然结果,与年龄无关,超乎爱情。就算面对郑警官的各种方法,两人都坚定地守着内心的那个秘密。有段话一直让我很难受“你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不选择相信大人”“谁能帮我”“你觉得只有自己能帮自己”,对于当时的她来说,能相信的只有小北,这是多悲伤的一个原因,小北拼尽一生去护着陈念。

当陈念和郑警官释然后去派出所看小北,小北刚进来的眼神是困惑也是一担到底的坚决,但当郑警官点头示意后,他整个人都软了,就好像一直被揪着的一个地方突然就安心了一样,两个人无言却互相懂。“你太干净了”小北守护了陈念心里的那份干净,陈念给了小北那份缺失的温暖。“我们不会,但他们是少年”少年的他们明明是最应该被保护的对象,却一直在保护着对方。“我这个人什么都不是,没脑子,没钱,也没有未来,可是我喜欢一个人,我想要给她最好的结局”“你只要往前走,我一直在你后面跟着”“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少年的你》观后感 篇六

《少年的你》是真正意义上正视校园霸凌的电影。

初高中校园环境封闭,自成一个生态圈,意味着外界的干扰:家长,老师,甚至法律法规在这里都不是主导。

因此看这部电影会对被霸凌的无力感感同身受,警察,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最多就是简单关怀和说一些隔靴搔痒的话,而让被霸凌的局面稍微减缓的方式只有让一个人像影子一样随时护卫在侧。

解决问题,越界是解决不好的,这个道理成年人都明白,但在孩子遇到问题之后,就固执的以为自己成年人的力量可以干脆利落的解决孩子们的“小事”,这是明显的误判,往往会加剧霸凌。

看到陈念在下学路上被那群女生爆揍,我想起多年前我被学姐和一些人尾随咒骂的场景,那是我第一次对学校升起莫大的憎恶,陈念用超人般的意志力熬到了高考之后,而现实中因为被霸凌而三观一夜间转变的孩子有太多,一个好学生可以因此迅速堕落,求助无门,“自救”成自己的对立面。

初高中生霸凌一个人,往往不是因为有多大的仇恨,仅仅是出于无聊,找乐子,因此在一个强势者的带动下,三五个毫无判断力的乌合之众外加其他沉默者,就可以拧成一股“巨大”的势力向被霸凌者压过来。

如同魏莱一样,施暴者往往也有自己的精神障碍,出于博取关注,集中权力等目的再加上偏执的性格,对周围的人进行精神控制,便轻而易举的操纵起一股势力,犹如校园里的恶魔,触角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生的事很复杂,成年人不会因为经历了成长的过程就格外会处理这些矛盾,甚至往往因为觉得学生时代单纯孩子的事不叫事儿,因此简单粗暴的处理,加剧矛盾。

用抽空人格的粗线条方式去质问活生生的灵魂实在是无趣至极,特殊的事件有特殊的内在机制,用共相审判个例,不会对之后有建设性影响。

人自有其特殊性,而多数人的确容易从众,在一个固化的群体中,高压让一群人变成羊群,那么领头羊的意见就格外有力,出现不服管教的个性者,这个群体的“主流”自然会“关照”这个特殊的个体,然而,什么是主流?这个群体里的主流去到另外的群体里,一定不是异类吗?

可惜我们一直呼吁大家有包容之心,这往往是对群体说的话,而个体对于外界的声音,吸收起来总是因人而异,或许包容对于狭隘的人来说,就是反了他的人性呢。

人与人的悲欢从不能真正相通,就像电影里,陈念他们在操场上百日宣誓,同样正值韶华的小北只能在赌场和人打架;胡小蝶跳楼前陈念他们作为沉默者也未能伸出援手,陈念被霸凌别人也不能感同身受,所以她那么孤独;甚至连令人反感的魏莱都有自己的畏惧和苦痛。

这部电影反映出太多问题,国家也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条文,看各个学校大张旗鼓,也是下决心要保护学生,可惜,校园霸凌是针对个体的,是素日安静潜在的鬼,不是与学校和社会硬刚的组织。

不是每个施暴者在接受普法教育后就能在内心设置底线,不是每个老师都有水准处理这种复杂的问题,不是每个受害者都知道如何处理好麻烦,甚至……

可惜的是,我们看到这样的问题,但一茬茬新的人,他们还是会轮回同样的问题,真正遏制是不可能的,解决办法往往效果也不乐观,还是会有孩子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能做什么呢?

是有进步的,毕竟现在睁开眼了不是吗。

哎,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一个小北,那些忍到最后豁出去的人在沉默中爆发,也或许有人另辟蹊径“练就”了讨好型人格,有的人铭记痛苦,有的人选择忘却。

然而,真实不虚的过程骗不了人,于是肩负“自由”稀里糊涂的走过了人生性格塑造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岔路口。

《少年的你》观后感 篇七

看完《少年的你》这部电影,我心情特别沉重。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备战高考之际,高中生胡小蝶、陈念等人在学校遭遇欺凌,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的泠漠,家长的监护缺位,公权力机关的难介入,导致被欺凌者的无助,最终酿成了霸凌者意外摔死,而被欺凌者接受法律的惩罚的结局,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电影的开篇是从高中生胡小蝶的坠楼开始。面对小蝶的坠楼,学生们没有任何的同情和悲伤,有的是围在她的身边拍照。

当魏莱把陈念推下楼梯的时候,没有人将她扶起来,更没有人站出来给其撑腰,大家只有一句近乎讥讽的“陈念,你还好吧?”

当陈念的椅子上被泼上红墨水的时候,众人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更没有人站出来替陈念道不平。

当陈念的母亲欠债不还的消息被曝光之后,同学们没带给她任何安慰,有的只是嘲笑。

而一直不愿与人交往的陈念没有和众多同学一样,她在小蝶被欺凌自杀后,她选择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小蝶,但公安机关因无证据而撤案,她报警的这一举动,非但没有告慰小蝶的亡灵,反倒使霸凌者将枪口对准了她。面对霸凌者的无数次伤害,为了高考,她一开始选择的是隐忍,当然她也有向妈妈间接的表达想要妈妈陪在她身边,有向警官郑义求助,但都没有得到实际的帮助。唯独13岁就被母亲抛弃的小混混小北一直默默地守护她,在陈念因为意外致魏莱摔死时,小北还自愿为陈念顶罪。这才让陈念感受到一丝的温暖。

影片中众人的泠漠将群体的无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著名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中说道:在群体当中,任何情绪和行为都具有感染性,这使得群体中的个人都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容易被人误导。他们游走于无意识的边缘,容易受到暗示,就像被人催眠一样。而暗示会通过传染迅速进入他的大脑,让他们做出一人独处时不会做出来的事来。当然,在任何一个群体中,好人是少数,坏人也是少数,大多数人只是不好不坏的人。正是由于大多数不好不坏的人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存在,往往成了坏人的帮凶,也是压死好人最后的一根稻草。

这就是为什么人都喜欢群居,都希望自己有很多朋友,都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另类。因为你一旦这样的话,就很容易被人孤立,被鄙视,被大多数人欺负和看不起。

那么,为了不被鄙视和被大多数欺负,我们就只能从众一条路走吗?答案是否定的。影片中陈念不想游走在无意识的边缘,做个泠漠的不好不坏的人,幸好她还有小北的保护,但现实中,不是每个被欺凌者都能遇到一个小北,他们又由谁来保护?

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家庭,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最强的后盾。有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爱。因为一旦父母都互相爱慕,那么孩子就会感知到这个家是稳定的,是安全的。这样他的内心也就有了强大的后盾,遇到事情也不会害怕,更不会形成懦弱的性格。如果父母随时会有离开他的可能性,那么他就会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他是一个随时没人要、没人心疼的人,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安全感,变得懦弱、讨好别人,自然也就成为了被欺负的对象。看完这部电影的父母,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这个问题。

面对校园欺凌,做家长的,首先要经常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作为老师,要合理的调节同学之间的矛盾,不能成为矛盾的催化剂。作为被欺凌者,一次、两次我们可以忍耐。但是,我们也要勇于同霸凌者作斗争,我们可以和对方拼体力,拼舆论,如果都拼不过的话,我们可以和对方拼法律。总之,我们要让他们认识到:你并不是一个好欺负的人。

少年的你,风华正茂,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少年的你,也会有迷失、彷徨和不安。这是最美的年纪。成长的路上会遭遇挫折,前进的路会比较艰难,但你仍要坚信,胜利终将会到来。总之,我希望我们都能不忘初心,归来时,仍是少年那美好的模样。

★WWW..NET★《少年的你》观后感 篇八

电影《少年的你》上映了。本来并不在意,经过朋友的推荐,才去看了一遍。看完后,一片乌云压在心头。有震撼,有心痛,有感动,也有惊喜。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陈念遭受校园欺凌,男主角小北为了保护陈念而被法庭判为罪犯的经过。

起初,陈念并没有把被欺凌这件事放在心上,她只是一心备战高考,想考上北京大学。可后来,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同学们嘲笑她,殴打她,故意设置陷阱,将她逼到绝望的边缘……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向刚刚结识的一个混混小北求助,自此,小北就一直保护着她。

最后,陈念在与一直欺负她的女孩儿撕打中,将对方推下楼梯,意外死亡。从法律角度讲,陈念的行为要负法律责任,属于犯罪行为。为了保护陈念,小北制造了自己是凶手的假像,最后两人都被判刑。

两人以微弱的力量抵抗邪恶,并肩作战。而那句:“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又让不知多少观众流下感动的泪水……

女主角顽强的意志,勤奋好学的精神让我感动,还有她的英勇无畏,永不言弃的精神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同时这部电影也警示我们,遇到校园欺凌事件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如果情况过于严重,我们可以寻求法律保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千万不要忍气吞声和逃避,这样会对我们造成不良影响。

《少年的你》观后感 篇九

《少年的你》,关注的是更加现实的题材,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是一名性格内向的高三生,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大学,然而,缠上她的,是校园霸凌,生来内向的她,更加封闭孤独,就在这时候,易烊千玺主演的小北进入了她的生活。

一个是一心考学的乖乖女,一个是早早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的“问题”少年,两个正值最美好年华的少年在18岁的夏天,尝到了成人世界的残忍……

这部影片中,易烊千玺的眼睛是会说话的,不,应该说那就是小北的眼睛。在面对质疑与不公时,眼里有属于小北的倔强,和小北的狠劲,他的愤怒,没有大吼,但我却感受到了他的愤怒,特别是他在看陈念视频的时候,愤怒,痛苦但又心疼。我记得千玺以前说过,自己不是一个经常生气的人,甚至连想挥手的想法都没有。但这部影片却恰恰相反,小北从不掩饰自己的愤怒,愤怒了就挥拳,哪怕最后遍体鳞伤,也要使劲挥拳。唯一的掩饰,就只有想保护陈念的时候,因为想保护,所以不能愤怒。一个眼睛会说话的人,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好演员,期待易烊千玺以后的电影作品。

很感谢易烊千玺带来了小北,也呼吁这个社会能够真正的去关注到校园霸凌事件,每一个施暴者都是未成年,每一个受害者也是未成年,未成年不是犯罪的借口,每一个人都第一次生而为人,那为何要受他人欺负。就像电影中,看似正义的警察,一样会质问为什么你受伤害时不报警,为什么你不找大人,老师会质问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好像到了最后,做错的反而是被欺负的我们。这又何尝不是来自成年人的霸凌与伤害。一次霸凌,对于施暴者只是一个游戏,就像施暴三人组中最懦弱的那一个,对外说自己是因为害怕所以不得不,但其实不过是想别人转移注意力到另外的受害者上。

起初我以为她是唯一一个施暴者中仍心存善良的人,但最后发现,她从未有过怜悯,事情过去后,她依旧花着心思纹着眉毛打扮的光鲜亮丽。而悲伤却一直留在了受害的人心中一辈子。陈念是幸运的,哪怕遭遇了霸凌,但至少她有小北,有小北保护着她,小北也是幸运的,因为陈念就是希望,就是光芒,把他从以往的污泥生活中拯救了出来,光明正大的走在大街上。希望世界能够再善良一点,希望每一个遭遇不幸的人都能遇到自己的光明。我们生活在污泥中,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少年的你》观后感 篇十

她的小北哥哥是她这十七年来最亮的。光。他们之间是遇见了相似的灵魂。

我们的玺子哥说,北野这个角色的性格比较外露,是同他有些不一样的。我所认识到的易烊千玺,是一个很有趣的男孩子。他不笑的时候,冷漠疏离眉眼间满是沉默,可一笑起来,那不经意间的温柔透彻,足够让人抵挡一切黑暗。

我不是团粉,对他17年前的印象全部停留在一次上天天向上他写毛笔字的时候。当时有人问他长大想上哪个大学,他说了一句,北大吧。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野心与想法,让我印象深刻,总觉得他和别人不一样。他自出道以来经历了多少流言蜚语,我总不敢探寻。和我一样的年纪,本该活得无忧无虑像个傻子的年纪,却要面对无数人的唇枪舌剑和观念上的鄙视,他没有变得抑郁焦躁,反而越来越好,让人怎么能不佩服。

他的出现每次都会给人惊喜,都会狠狠地给那些人打上一耳光。《街舞》是,考中戏是,《幻乐之城》是,而我相信《少年的你》也会是。我一直认为,我们玺子哥是闷声不响干大事儿的人,什么都不说,不抖小机灵,一个烟花放出来,让你又惊又喜。

等到上映的时候,他一定会赚足我的眼泪。我从不肯追星,但我喜欢他,是当成理想型的喜欢,是当成时间少年当如你的喜欢。他说他和北野不太像,但我觉得他们对待自己的女孩儿都同样是那么温柔。

这是他ins公开后他发的一张图,加上了“欢迎”两个字,我们都在担心擅自闯入他的世界会让他不适,可他张开了双臂,打开了车门,说:“欢迎,我的小姑娘。”

打算看完电影再认认真真写份影评,我很期待和你的相遇,十八岁的少年小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带来的10篇《《少年的你》观后感》,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