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时间:2023-10-10 08:06:59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范仲淹是宋朝时期我国有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文、腹、书法等方面皆有成就,其中散文成就最大,他的一篇《岳阳楼记》至今也是学生阶段必背必学的文章。范仲淹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彩,善于将政治教化和情怀相融合,他的作品终于生活,符合时事,皆有据有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的《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一文,出自《宋名臣言行录》,类型为励志典故。该散文有两个版本,一个侧重于少年努力刻苦成才经历,另一个则侧重于仕途不顺但仍有抱负理想。在文中强调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原文一: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又嫁给常山姓朱的人。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得流了泪,离开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里睡觉几乎都没有解开衣服,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情绪愤慨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常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原文二: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失去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感到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

以至于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够自己用罢了。他曾经自己吟诵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受乐之后才享乐”。(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范仲淹千古名句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语出范仲淹

5、纷华暂时好,俯仰浮云散。淡泊味愈长,始终殊不变。--范仲淹《读书》

6、夫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

范仲淹的作品有什么类型

1、诗

范仲淹存世诗歌有305首,其内容非常广泛,或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或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歌颂美景河山、或寄托自己的思想操守。

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认为诗歌应该结合实际,抒发自己的意向,不能无病呻吟。他的诗作意淳语真,不追求华丽辞藻,重议论,以文为诗,同时重视白描和叠字的手法的使用。

诗作有《江上渔者》、《忆杭州西湖》、《鹤联句》、《河朔吟》、《访陕郊魏疏处士》、《和葛闳寺丞接花歌》、《春日游湖》等。

2、词

范仲淹的词作存世不多,仅有5首。他的词作气势宏大,往往寄托了自己的志向与思想,其《渔家傲·秋思》一词更是首创边塞词这一文体。范仲淹的词作在宋词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开豪放派词作之先。

词作有《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御街行·秋日怀旧》、《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等。

3、文赋

范仲淹重视文章的思想教化作用,反对浮夸华丽却言之无物的文风,认为应该以文言政,以文论政。范仲淹的散文(赋)以政疏和书信居多,其文法厚重朴实、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岳阳楼记》《灵乌赋》等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文赋作品有《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答手诏条陈十事》、《灵乌赋》、《上执政书》等。

4、书法

范仲淹善于书法,北宋书法名家黄庭坚曾评价其书法为“落笔痛快沉著,极近晋宋人书”。范仲淹书法端劲秀丽,不锋芒毕露,字体规整,清代文人高士奇对其评价为“挺劲秀特,肖其为人”,认为范仲淹的书法中蕴含了其为人处世的风格。

书法作品有《道服赞》、《边事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