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及内容讲解(最新4篇)

时间:2023-04-15 16:42:28 | 文章来源:网络平台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及内容讲解》,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1、同学们,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你还记得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1、2生)

2、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指导写“孟”和“陵”字。

二、理解课题

1、谁能把课题读一遍?(请2生)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题目里,让我们一起来读2次。

2、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1 www. :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师:你读懂了送的地点。

补充: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三大名楼。生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师:你能从题目中知道那么多,可不简单呀!

三、读通古诗

简介背景资料:话说,李白年青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路过湖北湘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12岁,但年?的差异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交往。他们一见而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有一年春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做事,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对的好朋友来说,真是难舍难分呀!

1、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诗句读通读顺。

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孟、浩、陵、辞、唯)孟浩然: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他比李白大12岁,但两人一见而故,成为知己,让我们一起来呼呼他的名

字。

“广陵:你知道它在哪里吗?它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扬州市

3、齐读生字

4、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1)随机纠正字音。

(2)怎样才把这首诗的节奏美读出来呢?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朗读,注意听清楚诗是怎样停顿的。

(3)出示节奏(4)齐读

(5)谁来读一读?

(6)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并结合下面的注释,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可以先跟同桌交流,看能不能解决。

5、(预设学生不理解的词有: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尽、唯)

(1)、这里的“辞”字,你们能给它组个词吗?(告辞、辞别)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好方法)

师:(结合简图)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大诗人李白说故人西辞?? 师:你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三月)诗中写“烟花三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句古诗。

(2)、“烟花三月”,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你能描绘这美丽的景色吗?(出示江南春图)

(3)、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这美妙的景色,也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首诗。(出示《江南春》,师读一次)

(4)、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离李白而去。请同学们齐读1、2句。

(5)、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呀望呀,他在望什么呀?(出示图)

生:望那只船

(6)、“孤帆”是什么意思?

(7)、在唐朝胜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8)因为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的船,所以叫“孤帆”。

(9)、从这个“孤”字,你还知道了什么?

小结:这小小的一个“孤”字,就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10)当时的李白孤孤单单地站在那里,看呀看呀,一直看到远影在碧空尽。“尽”是什么的意思?(消失)。

孤帆已经消失了,但李白还在那里久久凝望,此时,孤帆虽尽,什么是未尽呢?(友谊、情谊)真是“帆影尽而情不尽”呀!(板书:孤帆尽、情永在)

(11)、这是多么深的情谊呀!谁来读读第3句?(请3生)

(12)、齐读。

(13)、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李白当时在想些什么?

出示:故人的船渐渐远去了,李白不禁想:??

(14)、汇报

(15)、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4句。(指导读3、4句)

四、朗读并背诵古诗。(1)李白在默默地看着好朋友孟浩然离去,诗句在心中喷涌而出,一起读。

(2)、人生离别多,多少年以后,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

(齐读)

(3)、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这一首诗-----《黄

2、搜集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背一背。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六、板书设计

(4)、练习背诵

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感,把这千古佳句永远留在心中,好吗?那赶快背下来吧!

(5)、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背。

五、拓展

1、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帆去远,心相随!多么的情深意长呀!

2、一首诗就是一首歌,老师给你们推荐了一首歌曲。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听了会帮助你们更深地理解这首古诗。(播放歌曲《烟花三月》)

五、作业

师: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课后,你们可以上网查找相关的送别诗,感受古人的情怀,体验友谊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出示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诗背给家长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尽

情永在

拓展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关于黄鹤楼 篇二

黄鹤楼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其余三座为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江苏镇江的北固楼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原在武昌城西南二里的黄鹄矶上。有的文章云黄鹄矶位于蛇山的首部,不确。黄鹄矶与蛇山并非一地。因1956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要利用黄鹄矶作为桥墩底座,方将黄鹤楼由黄鹄矶迁于今址——蛇山之上。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的孙吴,据《元和郡县图志》:“吴(大帝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因兵燹、水患诸原因,屡遭毁坏亦历代都有兴建,而且建筑样式皆有所不同。现今的黄鹤楼为1993年武汉市政府所建,样式仿唐,楼高七层,外圆而内方。至于为何叫黄鹤楼,有各种说法,但都与仙人过境有关:《太平寰宇记》云:“昔费文玮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号为黄鹤楼”;《南齐书·州郡志》则记为仙人王子安:“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也”。武汉当地还有个传说,说有位辛氏曾在城西矶头卖酒,有个道士前来饮酒数坛不醉,辛氏知是奇人,殷勤供奉而不索一文,道士临别时,取佐酒之桔皮画鹤于粉壁之上,每有客前来饮酒,鹤即起舞,四方闻之,前来饮酒观看者塞途,辛氏亦因此致富。十年后,道士再来酒店,以手招鹤,遂跨鹤而去。辛氏遂于此处建楼以供奉。

黄鹤楼矗立于大江之滨,与北岸的龟山遥遥相对,上依河汉,下窥荆楚;鹦鹉洲供芳草于脚下,汉水长江交汇于眼前。唐宋以来,即是登临绝佳之处,墨客骚人,题咏甚多,最出色者莫过于盛唐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把古与今、传说与现实、他乡美景与客子之愁巧妙地挽合在一起,并配之以白云、大江、晴川、洲渚阔大的背景,更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和行人的渺小,确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登览诗,所以李白游黄鹤楼时曾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后来写的《登金陵凤凰台》,其结构和表达方式,也完全化用了此诗。黄鹤楼的楹联,以近人的一幅长联最为著名,上联云:“数千年胜迹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佳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今古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下联是:“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诗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晚清张之洞任两湖总督时曾两次重修黄鹤楼,今留下一篇《重修黄鹤楼记》和一幅名联,联云:“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均从江汉起;近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欧亚遥”。

.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篇三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赏析 篇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既是叙述,又是写景,也是抒情。叙述,指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和故人将去的地方;写景,一是黄鹤楼,二是烟花三月。“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着墨不多的黄鹤楼,因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拥有了无限丰富的意蕴。“骑鹤下扬州”,成为无数诗酒风流、寻仙问道如李白者的梦想。一个地名,寥寥三字,让人幽思遐想,飘然欲举。有人说:“唐人诗用地理者多气象”,此可佐证。第二景之 “烟花三月”,更是如诗如画,似梦似幻。但这四字,不只是表明了离别的时间,酿造了离别的氛围,还表达了诗人在最美丽的季节,送别最仰慕的朋友,那种依依不舍的心绪。

诗中的“烟花”二字,乃传神之笔,它突出了江南春日的景象,是“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生动写照。“烟”,是江南春景的一大特色,更是诗人慧眼的发现和妙手的创造,于是就有了“烟柳”、“烟村”、“烟波”,就有了“烟锁秦楼”,就有了“烟笼十里堤”-------

句中的“下扬州”的“下”字,用的很精当,一字承上启下。“下”,顺流而下,自然是从黄鹤楼乘船去扬州,为接下来的“孤帆”句作出铺垫,句意一脉贯通,既简且明。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幅境界开阔,令人骋目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下游的长江,岸宽水阔,达海连天,成为诗人送别友人的宏伟背景。浩淼之巨,孤帆之微,浑然纳于一处。这此一点,已见李白天纵的才气。

这两句诗,细细推敲,还有更妙之处:从字面看,李白与孟夫子挥手告别,船只离开江岸走了——远了——连船身也看不到了,只能看到帆影——又远了——连帆影也看不到了,唯一能看到的只是流向天际的江水------

目逐江水去,思绪似水流。李白直望到“孤帆远影碧空尽”,仍久久不忍离去,一腔离情别绪,已呼之欲出。语言含蓄,意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古人论诗,认为诗应当具备三真(艺术的真实):写情宜真,写景宜真,写事宜真,唯真才能传神。这首诗,语言清新,意脉流畅,感情真挚。更重要的,是语近情遥,余味无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4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及内容讲解》,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